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周朝开创的礼乐治国,也成为了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制度,中华民族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也出自这里。
“礼乐”的乐是指音乐,现代的音乐作为人们生活中的调剂品,被认为是一种艺术。然而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音乐居然可以作为一种制度?
讲道理也得听音乐
“礼乐”不分家
《周礼·春官·肆师》记载:"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
可见周代的礼乐制度实质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
与礼制有关的著作《周礼》
而“礼乐”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礼乐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成为了周朝的统治基础。
音乐教你“做人”
音乐的“仪式感”
古时候,见不同的人也要演奏不同的音乐,然而并不是什么音乐都可以随便演奏的。
史料记载:“两君相见,利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
上朝也可以听个音乐
而且在各个等级关于乐队的规模和排列也有严格的规定。
乐队的排列规模为:天子四面悬挂钟磬("宫县"),诸侯三面悬挂排列("轩县"),卿和大夫两面悬挂("判县"),士只许一面("特县")。
起源于西周的编钟,就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就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
《诗经》里听见编钟的“声音”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被列为儒家五经之首,产生于周代礼乐文明之下,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和以周礼为核心的华夏文明的特质,是对华夏文化的颂扬。
经历了春秋时代的“礼乐崩坏”之后,孔子也一直希望“克己复礼”恢复到周公时期的社会秩序、人际关系,推行礼乐,使人心向善,天下自然太平。
据记载
本来还有一本《乐经》
国学经典就有“四书六经”
只可惜已经失传
如果有机会
百弟也想听听古时候的音乐是什么样的
↓快来收看↓
想知道关于秦始皇更多好玩事
欢迎观看明日《百家讲坛》
系列节目《国宝迷踪》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观看节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