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季宣画像,原载《薛氏江阴宗谱》,转引自《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
永嘉学术自北宋萌芽发端,经由郑伯熊等人的努力,从性理逐步转向事功,至南宋隆兴、乾道年间,薛季宣在温州努力探索,创立了永嘉学派,改变了伊洛之学在温州的传统。
永嘉学派创立前的学术先导
宋代温州学术的萌芽,始于皇祐三先生。皇祐年间(—),有王开祖、林石、丁昌期三位教书先生,讲授于温州(永嘉)城区,被认为是永嘉学术之萌芽。王开祖尊崇孔子与《六经》,非常注重礼制,又十分重视历史。传世著作有《儒志编》,书中肯定《周礼》的思想,又援引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史实,来论证儒家经典与治国安邦之道。
过了二三十年,至北宋元丰年间(—),“永嘉九先生”周行己、刘安上、刘安节、许景衡、沈躬行、戴述、赵霄、张煇、蒋元中等九人,又有陈经德、经郛、经正、经邦及鲍若雨、潘旻、谢天申等人,赴河南,“受业二程之门”。他们将洛学和关学引入温州。洛学具有宋代“新儒学”的特点,在宋代疑古求新的思潮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在程朱之学成为官学之前,二程洛学是通过民间私人传授的形式而传播开来的,温州学人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周行己的著作《浮沚集》
周行己曾于宋大观三年()在温州城区创办浮沚书院,教授弟子, 林季仲、郑邦彦师从许景衡,吴表臣年少时也从周行己学,治《周礼》,其子吴松年也讲学,与王十朋、郑伯熊、吕祖谦诸位最为友善。
从性理到事功的思想转型
郑伯熊著作《敷文书说》,福建省图书馆藏清抄本
郑伯熊(—)以振起伊洛之学为己任,由是永嘉学者,多宗郑氏。郑伯熊、伯英、伯海三兄弟以学行闻名,创办城西学塾,从学者数百人。郑伯熊以理解经,在对《尚书》的解释中,将理学融入其间,对《周礼》及典章制度尤为精通,注重探究通过制度的完善来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存世的《周礼》释义22条,能结合后世弊政,阐发经文大义。他曾经与朱熹合作,刊刻二程著作。他传世的著作,仅有《郑敷文书说》一卷,为科举而作,但有学术建树。另存有《议财论》三篇,见《古文集成》卷四一,阐述丰财宽民、以民为本的经济思想,为永嘉学派文献之一。郑伯熊潜心学术研究,推动了永嘉之学从性理向事功的思想转型。在郑伯熊的引导下,此时的永嘉诸位学者逐步“联袂成帷”,合群图强。《宋元学案》以陈亮《祭郑景望龙图文》称郑伯熊为“吾郑先生”,列陈亮为郑伯熊门人。
这一期间,有一位温州学人是不能忘记的,那就是布衣张淳。张淳(-),字忠甫,永嘉城区人。五试礼部不中,好友郑伯熊、薛季宣两人大小也算是个官员,于是劝勉他继续努力,而张淳“虽贫而不愿禄也”。晚而学诗、书。他的著作有《古礼》十七卷、《释文》一卷、《仪礼识误》三卷。《仪礼识误》传世。他“绝有材智”,而失意于科场,为宋代学者全校《仪礼》之第一人。他重视《仪礼》,校正经文之误甚多,试图恢复《仪礼》旧貌,以此昭示圣人礼制于天下,以为教化治国之具,企望用以“丰才裕民”,“强兵御侮”。清人全祖望云:“是经在宋,当以忠甫为功臣之首”,诚非过誉之辞。张淳“与其友薛士龙(季宣)、郑景望(伯熊)齐名于时”。
永嘉学派在宋代温州的创立
薛季宣(—)是永嘉经制之学的创立者。他是永嘉城区人。祖上在唐代后期由福建长溪廉村迁入温州。6岁时,父亲病逝。薛父徽言(—),字德老,“尝从文定胡先生学”,受学于胡安国。宋高宗即位后,薛徽言曾以布衣上书,言六事,分别为国势、边防、刑赏、巡幸、财用、官吏。后来因为反对宋金和议,与秦桧宵夜苦辩,反复固争,染寒疾早逝。13天后,其母也病逝。薛季宣自小随从三伯父薛弼(—)宦游各地。父亲、伯父生前都积极投入政治实践,经世精神突出,对薛季宣经世人格的形成有着潜在的陶铸作用。薛季宣成年后,师从知名学者袁溉,博览群书,探究各项制度渊源。薛季宣深得其师袁溉治学之精髓。《宋史》薛季宣本传称“季宣既得溉学,于古封建、井田、乡遂、司马法之制,靡不研究讲画,皆可行于时。”袁溉属于博学多知的通儒,影响到薛季宣接受二程洛学的方式、重心和程度,并直接启发了薛季宣学术思想的发展格局,袁溉思想中的事功思想与其经世实践的人格理想,成为薛季宣事功思想的来源之一。
绍兴三十年(),薛季宣以恩荫担任武昌县令。两年后,撰成地理学著作《武昌土俗编》二卷、史学著作《春秋经解》十二卷、《指要》二卷。至隆兴元年()武昌任满,回归故里。整理其父的遗著,体会父亲的经世精神。任锋《立国思想家与治体代兴》书中认为“季宣日后在学术—政治上的积极实践,具体如秉持知易行难的实践论理念、坚持恢复军事方镇制,都继承了徽言的遗绪。少年时激于时势出现的经世志向,经此强化充实,凝聚成主动进取的事功意识,构成他一生命运的精神基调”。
他曾在温州城区家中设立雅俗塾讲学授徒。自隆兴元年()至乾道四年(),约四至五年的时间。薛季宣居家,教授生徒,潜心著述,与郑伯熊、郑伯英兄弟订交,结识在温州试官任瑞安县尉的黄度,并与好友张淳、任教在城南茶院寺东南湖塾的陈傅良一起,讨论学术。薛季宣说自己“某归自武昌,及今正三岁矣。虽穷居闾闬,曾无官守之责,得以修理旧学,良有乐处。”纵观薛季宣的一生,从他所处的时代看,孝宗朝是南宋思想界最活跃的时期,按叶适所说,即“隆兴、乾道中,浙东儒学特盛”。再审视学派创立的三个条件,以书院学塾作为学术研讨基地,在温州学术从萌芽到转型约一百余年学术先导的铺垫为基础,再加上有学术观点、思想倾向比较一致的学者群体,我个人认为,南宋隆兴、乾道年间,可以视为永嘉学派创立的起点期。
清永嘉丛书刊本《浪语集》
薛季宣存世著作主要有《书古文训》十六卷、《浪语集》三十五卷。薛季宣的学问,从史学入手,以地理学著名,根柢二程之学,但更加强调事功,注重经世致用,“以通世变”。其学主礼乐制度,以求见之事功。精研易学,并将政治上的改革观体现为易学上的变通说。薛季宣主张“为政之道,得人为本。”强调“得民在得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薛季宣治学力求务实,按他自己的话说,即“无为空言”。薛季宣改变了洛学在温州的传统,正是这一学风的改变,重新焕发出了永嘉学术所潜存的经世致用、开物成务的精神。薛季宣的学思格局,直接启发了后继者陈傅良,深刻影响了近世儒家政治思维的展开。
经由时代精神的孕育与温州学术的导引,永嘉学派在南宋时期得以创立,这也是对宋学及其时代精神的延续与发扬。宋人治学重“自得”与“独见”,然后即求新,颇具开拓精神与创造精神,于是,学以致用,时代推动着温州人进行学术创新。
作者丨洪振宁
来源丨温州日报
编辑丨王芳芳
责编丨潘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