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长到夏至
松阳熟语:“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夏至日是一年当中白天时间最长、?里时间最短的一日。
一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0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90°;用现代的地理知识来说,每年的阳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光直射地球的最北点,接近“北回归线”(北纬23.5°)。中国所在的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到了北极圈(北纬66.5°)外,成了极昼,没有夜晚了。由于夏至接近远日点,冬至接近近日点,且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快,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慢,白天时间,夏长冬短由此得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即在地上直立一杆子,用以观察太阳光投射的杆影,通过杆影移动规律、影的长短,以定夏至日、冬至日;因此,夏至作为节气确立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当时测定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古代测日影的方法一直沿用,顺治《松阳县志》载,唐朝天宝年间,测日影,量得独山高百仞(古时1仞约等于1.61米),遂名“百仞山”。
夏至时,太阳基本直射到北回归线,然后慢慢南移。松阳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按理说夏至这天气温应该最高;但由于松阳一带处于亚欧大陆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此,有个“慢热”的过程,要再过二三十天,才达到最高温。我国民间把夏至到小暑的15天分成3个“时”段,“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3“时”,越往后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松阳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很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亦很快,需要水分很多。因此,降雨(用水)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松阳也有“六月霝雨如坢浇”之说,意为此时下雨犹如施了人粪一样肥田。
旧时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夏至,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至此假大而至极也。”把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古人认为,夏至日是极阳,之后慢慢转阴,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材,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湿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二
对处于北半球的松阳来说,夏至是真正夏天的开始,熟语“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头伏”;“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虽然,夏至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却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长的日子。松阳土话“日长长到夏至”“过了夏至,十日短一刻(15分钟)”,谚语“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说的是同样意思。
古代人们常常以夏至这天的雨晴来预测接下来的天气(气候)年景丰歉情况。农谚“夏至无雨三伏热”,意为夏至天晴,三个伏天都炎热;“夏至响雷无六月”,意为夏至这天打雷,整个六月都不热;“夏至大烂,梅雨当饭”,倘若霝大雨的话,接下来都是阴雨天气。传统农业时期,6月下旬,早稻“谷呢黄黄”,但还有“廿日孤凄”;春花作物进入早期田间管理,都需要大量水分;因此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顺治《松阳县志·田家岁时杂占》载:夏至得雨,丰稔之候。不过,松阳一带,夏至时一般处于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俗称“夏至梅”,松阳土话“夏至梅儿无处去,汰侬田地汰侬厝”。
但也有相反的记录,顺治《松阳县志·世本杂占》又载:夏至日属水(霝雨),主妖出;属金(晴),有大暑毒;其日南风,大热;北风,作水患;西南风,主六月水横流,人灾;西风,秋多大雨;东风,八月人病;北风,米贵;其日无云,主旱灾;晦日,风雨,来春米贵;夏至为六月初一者,急需米谷防饥,主大荒。松阳土话:六月初一大雨发大虫,小雨发小虫。
同时,古时候又根据夏至日在农历月份的位置,推断年成的好坏。顺治《松阳县志》:“谚云,夏至在月头,边吃一边愁;夏至在月中,就田黜米翁。籴米价平也。”
三
夏至,古代又称“夏节”“夏至节”,如之前介绍一样,与“端午”等同。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清朝苏州文士顾禄的《清嘉录》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可见古人夏至这天敬谨戒慎,不骂人、不剃头。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载:“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至清代,夏至祭神更为盛行,是日民间须吃面食,以示敬神。
松阳人关于夏至的食俗主要是咥“面”“犬”“鲤”。
机械化生产之前,松阳人吃的是手擀面,家家户户都有面板(1.2米见方)、面杖(直径4公分,长1.2米左右)。白面和水揉搓至团,饧两三个小时,再揉搓,用面杖擀薄、匀,折叠切细。“夏至面”谐音“和气面”。
松阳土话“夏至犬无处钻”。过去,犬是放养的,走村穿巷,“犬逻东司”形容绕世界去;在夏至日常常有去无回,走到哪里都会被敲宰的可能。《本草纲目》载:食狗肉有“安五脏、轻身、益气、宜肾、宜胃、暖腰膝、壮气力、补五劳七伤、补血脉、实下焦”等功效。松阳人有犬肉“交春不吃夏天吃”的习惯。
松阳还有“冬鲫夏鲤”之说。不是说夏至日一定要吃鲤鱼;而是说,夏季适合吃鲤鱼。这主要是鲤鱼性寒,有祛火补阴的功效。而鲫鱼性火,有祛寒补阳的功效,适合冬天里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