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文化吉凶军宾嘉,所谓五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中国是礼仪之邦的代名词,自古以来中国都是非常重礼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曾提出过要复兴周礼这样的说法。而古代时期的人民也一直用礼制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且不完备的年代人们就是靠着礼制才能和平共处多年的。

中国古代小孩必学的科目是六艺,所谓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在六艺当中应数礼和乐是为重中之重的,因此古人也曾有过礼乐制度之说,中国人还曾根据礼制定了吉、凶、军、宾、嘉五类。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这五礼究竟指的是什么吧。

01吉礼

所谓吉礼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吉礼顾名思义指的是祈求吉祥的祭拜之意,吉礼指的是古代的祭祀礼仪,作为古代的五礼中的最重要的礼制,吉礼主要包括的是祭祀天帝、祭祀上帝、祭祀日月星辰、祭祀天上的各种各样的神明。

除了祭祀天上的神明之外人们还会祭拜地上的神明,每年除了要祭拜神明之外人们还会祭拜山川、祭拜河水、祭拜五岳、祭拜春夏秋冬、祭拜先祖、祭拜往圣先贤、祭拜火、祭拜医者祭拜饮水。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就是每年在特定的时间皇帝都会踏上祭拜天地和山神的道路,这些皇帝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为了保卫自己和子民的平安他们还会选择用步行的方式登上高山登上高楼。

对于每天生活在皇宫中的皇帝来说,祭拜的这条路走起来是非常辛苦的,有些皇帝在面对祭祀的典礼的时候会非常虔诚,而有些皇帝面对祭祀则会非常偷懒。

02凶礼

凶礼同样是我国古代社会中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凶礼主要会被分为丧礼和荒礼两部分。

丧礼和凶礼是有根本性的区别的,丧礼是为了祭拜死去的先人的,每当有人死去的时候这些去世之人的亲人会为这些去世的人办一场葬礼。在葬礼上人们会穿着丧服披麻戴孝的灵堂坟墓前表达自己的悲痛。

古代对丧礼是非常看重的,因此在家中亲人去世的时候那些孝子孝女还会在自己家中长辈的坟前盖一个房子,那些注重孝道的人会在这个房子内住上好几年来陪伴地下死去的亲人。

对以孝为重的古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孝道更加重要了,因此在朝廷官员的亲人去世之后,这些官员还要回家为亲人丁忧守孝,明朝位极人臣的首辅张居正先生就曾因为没有回家为自己的父亲守孝夺了情而深受后人的治病。

除丧礼之外古人还非常注重荒礼,荒礼指的是当旱涝洪水之类的自然灾害来临之时,人们为了表达对在灾害之中去世的百姓也为了表达对自然的敬畏而实行的一种祭奠的礼制。

每当自然灾害来临之时国王就会对臣民以举办荒礼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臣民的记挂,当邻国发生重大灾害的时候周边国家也会对于他们表示吊礼,所谓吊礼指的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慰问之礼。

03军礼

所谓军礼主要指的是军事方面的礼仪,在军礼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名为大师之礼。

一般来说大师之礼是在天子御驾亲征的时候会举行的重大礼仪活动,天子御驾亲征的阵仗可是非常之大的,天子在亲征之前会先举办军礼,在军礼的举办过程中天子也会说一些振奋人心的话来鼓舞士兵。

除了大师之礼之外军礼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就是大均之礼,这种礼制主要是指征调户口、调节赋征的事情,除此之外军礼还对军营的车马兵器阵营有着明确的规范。

04宾礼

宾礼指的是国家和国家之间、人和人之间、君王和臣子之间所实行的礼仪,宾礼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规范朝堂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礼仪的。

宾礼主要指的是上古的朝聘之礼和接待宾客的礼制,最早并礼制的是西周时期的天子用来款待四方诸侯的礼仪。

宾礼也专门规定了会同之礼,会同之礼指的是四方诸侯来到京都的场景,这些诸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节点会来到京都之内和天子欢聚一堂,每到此时各地的诸侯都会借此时机来炫耀自己国家的实力,这群诸侯在来到京都之后宾礼就明确的规定了他们所能做的位置和他们的礼制的规范。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有宾礼之说的,西周时期正是因为实行了宾礼这样的礼制,中央和诸侯地区才能够有序的相处,虽然说在周朝晚期诸侯之间也开始发生了大小规模的斗争,但是宾礼作为天子和诸侯之间相处的规范是人们无论如何都绝对不能被抛弃的。

虽然说在乱世之中礼仪失去了他的规范性,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认礼仪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中国正是因为有了礼仪才能建设这样一个尊老爱幼的和谐社会,孔子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一直把复兴周礼作为自己思想的主要核心。

05嘉礼

所谓嘉礼指的是饮宴婚冠节庆时候的礼仪,嘉礼最早指的是帝王登基、太后垂帘听政、立储君、册封妃子时候实行的一种礼制,嘉礼的主要作用则是为了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络大家的感情的礼仪。

嘉礼的目的在于促进皇帝与百姓之间的亲和、兄弟之间的敦睦、对新婚燕尔之人的祝福以及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古代男子的成年礼女子的成年礼女子的笄礼也是在嘉礼的范围之内的。

虽然说这五种礼仪最早是为了维护周王朝封建统治者的统治的,但这些礼仪对现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这些封建礼仪我们要秉持着健康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