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路名都是临时的地名办建成后会正式定名

绘图沈江江

纬三路、经九路路牌

“纬三路”“纬四路”“经九路”……近日,有市民通过扬州发布APP向记者反映路名令人费解,扬州市民政局地名办工作人员称,这是规划时的临时用名,“经”指这条路是南北走向,“纬”指东西走向,等道路建好后会换成正式的路名。

“纬三路”“经九路”等路名

是啥意思?

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北区附近有条“纬三路”“纬四路”还有“经九路”“经十路”,江都和高邮也有“纬三路”,还有“经二路”“经三路”“经四路”,这些路名是什么意思?看起来令人费解,能不能改成更文雅的路名?

记者随后前往现场走访。“经九路”和真州北路大致平行,目前已经开通了从金色梦想到平山堂西路之间的路段,还有一半的路段没有建好;“经十路”还未成型,现在停放着大量的工程车辆;“纬四路”“纬六路”紧邻邗江中学新校区,大致已经成型,但还未交付。

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单位用集装箱和活动板房封堵住路口,仅留一个小空隙供施工车辆进出。从空隙向里看,交通标识牌已经安装好,柏油路也建好了,但地上还没有画线。一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路很快就能修好,但是具体什么时候交付要看建设部门的安排,“听说邗江中学新校区今年9月就要开始使用,‘纬四路’‘纬六路’肯定会在开学前交付。”

这些是规划时的临时用名

建好后会重新命名

为了弄清楚市民的疑问,记者联系了扬州市民政局地名办。

一位工作人员对此进行了解释:“这位市民很细心,其实很多人都发现了,不光我们扬州,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经某路’‘纬某路’的路名。这其中重合的路名也很多,比如扬州城区、江都区和高邮市都有‘纬三路’这个名称,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是规划时用的临时路名。”这位工作人员介绍,大多数新路在规划时都还没有动工,是荒地、农田的状态,这时候先起一个临时路名,方便规划建设时期以及施工中的应用。这一说法和记者在现场探访的情况一致。在上述若干条道路中,仅有“纬三路”和“经九路”部分通车,其他的道路都还未使用。

工作人员介绍,等道路建好交付使用了,再根据这条路的具体情况,起一个恰当的名称换上去,“例如这位市民提到的‘经九路’,现在已经拟命名为‘尚书路’,因为据考古发现,附近有明代南京户部尚书高铨墓葬;‘经十路’拟命名为‘桃园路’和‘杏圃路’,因为这里是学校集中区域,且附近有桃园庄,命名桃园、杏圃,寓意桃李满天下;‘经十二路’拟命名为七星路,这条路穿越七星墩,七星墩按北斗七星布置,且附近考古发现汉墓。”

积极推进地名文化建设

以历史文化等要素命名

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多年的历史,可以说城中步步有典故。

据介绍,地名办在给道路命名时十分讲究,特别要注重历史和传承。例如从运河东路向北延伸至湾头镇的临湾路,这个路名历史悠久,唐代时就已经存在了。据《重修扬州府志》载:茱萸湾在城东北二十里,今名湾头。汉吴王濞开此通海陵仓,隋仁寿四年又开以通漕。北有茱萸村,以村立名。茱萸湾在唐代又叫临湾坊,以古地名为道路命名,体现了历史的传承。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那些已经拆迁了的村庄,因为留住了老地名,让我们记住了乡愁。例如位于生态科技新城的二桥路,南起马可波罗花世界乐园,北至自在岛路,因道路在原二桥村内,为保留传统印记,命名为“二桥路”;同样位于生态科技新城的廖庄路,因道路在原廖庄村内,为保留传统印记,命名“廖庄路”;位于邗江区的西银路,在西银沟河道东侧,南起古运河,北至红旗路,也是取自西银沟老地名。

近年来,扬州积极推进地名文化建设,用历史、文化、名人等要素给道路命名,如杨柳青路、鉴真路、阮元路、枫林路等。

延伸阅读

为什么“纬某路”“经某路”这么多

现在我们知道了“纬三路”“经九路”是临时路名,但是为什么会这样起名呢?其实这些路名并不是随意而为,而是大有讲究。

地名办工作人员介绍,唐代贾公彦在《周礼·疏》中说:“南北之道谓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这些临时路名中的“经”是指南北向的路,“纬”是指东西向的路,和地理意义上的“经纬”相符合。全国的临时道路大多以这种方式命名,只有山东省会济南是例外。

济南火车站往南的东西向大街称“经一路”,“经一路”往南,与之基本平行的街道是“经二路”“经三路”“经四路”……在济南,“经某路”都是东西走向的,“纬某路”则都是南北走向。很多济南人表示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发现地理中的“经纬”方向和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完全相反,也是十分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呢?民间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当年,制作地图的部门把道路名称报上来: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当地主政领导听说是根据西洋地球仪上的规则来的,立刻发火了:“西洋人搞的?咱们不能按他们的规矩来!要有志气,给反过来!”学者的解释则是跟织布机有关。因为织布机上的长线为经,短线为纬,而济南商埠区里的道路东西长,南北短。于是借用了织布机的经纬线特点,来对道路进行了命名。另一种说法源自“中经线”。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城内道路由九条直街、九条横街组成。而“中经线”道路是城市中轴、核心,多为东西走向,有统领、驾驭之势。到底哪种说法才是正解?现在谁也无法确定。

记者刘旺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