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周礼 >> 周礼简介 >> 梅亭诗刊023期中秋

梅亭诗刊023期中秋

白癜风治疗时间和过程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531/4632343.html

梅亭诗刊期中秋

原创梅亭诗社梅亭诗社10月2日

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

点击上方蓝字关

注我们!

编者按

中秋在传统的节日中地位甚高,其重要性和节庆规模仅次于春节。古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趁着这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一家人团团圆圆,一同赏月亮、吃月饼,可谓天伦之乐,其乐融融。而不能回家的游子们,“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会向着明月寄托一份思乡之情。历代的文学家们也都对中秋节情有独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佳作,从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到石祥的《十五的月亮》,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到孙仪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我们吟诵、歌唱,倾诉内心最深沉的那一份情感。月亮中的婵娟是虚拟的,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却又是无比真切的存在!让我们随着梅亭诗人们的诗词作品,走进这中秋佳节的心灵之旅……

梅亭诗家

图/陆广毅

陆广毅简介:

陆广毅,年生于广东新会。自幼在祖父影响下,爱好诗词对联。高二时结合粤语拼音和国际音标,悟出以粤语判断古汉语平仄的高效方法。曾在《中华诗词》、《当代诗词》、《星星诗刊》、《诗词报》、《诗词月刊》、《岭南诗歌报》、《烟台诗词》等专业纸媒和众多电子诗词媒体发表诗词约首。中山大学学士、硕士。

陆广毅诗作八首

广州天河公园谒民族英雄邓世昌衣冠冢

气鲵冈上气森森,况有碑文惹咏吟。杀虏淋漓全重炮,撞船英烈岂寒心。波澜昔似奔腾血,形魄今留挺秀林。忠骨不存何憾恨?当风塑像正崟嵚。注:崟嵚:高峻。珠海鸡山村有怀

秋夜清凉入古村,但凡触目尽怡神。祠堂峻伟擎龙脊,木凳安闲待孟邻。倍喜芦兜街畔茂,还怜米酒店中珍。休言此际吾欢悦,不见当年结伴人。游广州花城广场

珠江北岸访花城,爱在芳园细撷英。远近高楼作天柱,舒徐流水向秋蘅。柳条拂去红尘事,汀鸟传来软语声。小憩于斯心更惬,尖尖塔顶谕登程。广州琶醍文创区(珠江啤酒厂原址)即事

本为佳酿新生处,今在堤旁飨万宾。塔影悠悠恋流水,码头默默聚鲜鳞。长怜铁架能千岁,复慕烟囱献一身。何可精勤成粹美?麦芽仓下想前尘。访广州永庆坊

李小龙祖居

石板街头访邃房,斯人形魄此昭彰。坚贞木柱如身板,矫健铜雕震敌场。艺向殷殷慈父学,名随凛凛杰姿昌。余期练就截拳道,辅助吾民皆自强。广州永庆坊过粤剧艺术博物馆

小河弯处画楼新,粤韵于斯倍雅淳。蕉叶已如花旦袖,树株还似武生身。未能园内观功架,唯可门前想晋秦。异日安闲戏台下,鼓箫声里感诚真。广州永庆坊即事

慕名故访老州闾,华构连肩岂阔疏。河水酿成恬静意,柳条鲜似翠青茹。栊横门内由风入,曲绕梁边为客舒。若问乡愁何可记,街铺石板任踟躇。广州太古仓码头即事

百载轻轻写在墙,幸吾于此感繁昌。船能力顶迎头雨,库可常为聚宝堂。望远江边欣浩渺,注眸锚上慕坚刚。缘何营运堪成美?调度楼前细考量。

主编特荐

精品

书法

书法/王为

中秋夜文/易烋

金风摇动桂香萦。水澄澈,晚来晴。洞箫谁奏婵娟共?一声声。牵别绪,惹离情。尤忆那时携手处,生剑气,动吟旌。起来策杖追寻遍,已三更。久凝望,满天星。柳迪赏析:是南宋吴文英在《梦窗丁稿》里的自度曲。双调五十八字。此作上片首句用“金风”“桂香”两个秋天的意象点明时间是秋天。接着描写秋景,着墨清澈的水和秋高气爽的晴,景虽简单,秋意却浓。“晚来晴”进一步交代准确时间是晚上。这时词人似乎听到了远方有人吹箫,他们是不是也在欣赏挂在空中的一轮明月?这悠悠的箫声触碰到了词人内心深处,引起了他的万千思绪。牵“惹两个字对仗,两个动词都有开启一段感情闸门的意思,这就为下片过度做足了铺垫。下片词人主用叙事手法,回忆这个中秋让他寄怀不已的人。“旌”,表彰之意,曹操《表论田畴功》写过“诚应宠赏,以旌其美”,“生剑气,动吟旌”这句写诗人牵挂的正是那些曾经与他一起志同道合,有报国雄心的同仁们。“起来策杖追寻遍”:原来所有的回忆皆在诗人的梦中发生,真乃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梦境太逼真,词人睡醒后真幻莫辩,便杵着拐杖四处寻找刚刚还在身边的友人,如此就到了“三更”!诗人最后怅然所失,于是长望着天空,这满天的繁星啊,可否捎去我的思念?以景语结句,看似平淡,却骨子里忧伤,词人对往事的思念已直抵人心。此作思人写怀,妙在所叙之事蕴含着浓郁的情谊,这种事因情深,事中含情,情事相融的艺术表现手法被词人展现得淋漓尽致。读罢让人回肠百转,余意萦绕,悠悠难尽,一声叹息!

书法/姜青松

纪念鲁迅先生

诞辰周年(飞雁格)文/霍庆来

骨硬心雄挫愈坚,针砭时弊勇当先。横眉怒运惊天笔,俯首欣书动地篇。吶喊声中情切切,彷徨句里意拳拳。精神大写谁堪比,屈子依稀伯仲间。

周志彬赏析:本诗以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鲁迅先生的一生:针砭时弊是其文学成就,骨硬心雄是其精神品格。中二联巧妙地借用鲁迅先生的诗句和著作,为首联做出了非常贴切的注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所作《自嘲》诗中的名句,也是鲁迅精神最好的写照。《呐喊》、《彷徨》是鲁迅的两部小说集,也是鲁迅的代表作,此处引用造句,真可谓天衣无缝。尾联点题,认为鲁迅之伟大,足可以和两千多年前的伟大诗人屈原比肩,给予鲁迅先生以至高的评价!不足之处,中二联“惊天笔、动地篇”“情切切、意拳拳”内涵仿佛,有合掌之嫌。不过白璧微瑕,就整体而言,本诗结构完整,善于用典,不失为咏人物诗之佳作。

书法/周志彬

咏菊

文/云之丸

山野菊花黄,风来送远香。

生根岩下隐,无语雾中藏。

不屑人频顾,唯存志独扬。

何须陶令赞,傲骨沐寒霜。

周志彬赏析:本诗所咏之菊,并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菊,而是山野之中无人问津的野菊花。菊花向来就被诗人们尊称为“花中之隐士”,而野菊花远离尘世,生在山崖之间,处于无人之境,则更是隐士中的隐士了。诗中以无语、不屑、唯存、何须等字句直抒胸臆,野菊的“傲骨”得以形象的刻画。自然,诗人内心那一份高洁傲世的性格,也通过对野菊的描写而表露无遗。

梅亭诗评

佳作

欣赏

中秋思寄

文/逍遥禅心

素晖景熠。映越溪浦隐,吴山关隔。海蜃幻云,听取秋鸿过涛汐。尘虑都来眼底,风渐引、谁家村笛。值此景、啸咏余欢,心迹许寒魄。

今夕。望净碧。万籁醉玉霄,瑞影如画。倚栏纵极,垂野疏星渐遥掷。吹醒瓶筲旅梦,还念执、天涯归客。共剪烛、相守望,此时此刻。

诗与剑赏析:

中秋,赏的是月,动的是情。而高超的诗者能将景语化情语。这首词的上片先是描写了月辉映溪,远山云隔,秋鸿过汐,风引村笛。而人在景中,心许寒魄。正是情景交融之述。下片诗人倚栏极目,看月之净碧,星之遥掷。在这中秋佳节油然而起异乡为客的那份思念之情。整首长阕用词精到,结构合理,诗意盎然,值得细品。

中秋文/颜苾

赏月莲塘曾照影,闻香桂子又思君。雁惊衾枕三更梦,魂系巫山一段云。

夜阑风静赏析:中秋时节桂子飘香,于莲塘赏月是多么惬意的时光,可无佳人相伴的中秋一切都会不同。当思念一个人到极致,会发现到处都有她的影子和气息。正如古人诗云:“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而当思念入梦,三更梦醒,魂却依然留在梦中的美好。这首抒怀诗语言清新自然,思念虽以淡淡语道来,却足以令人感受到诗人相思之切和用情之深。

桂影浮香文/王为

雨后苔阶留叶,更深澹露生凉。西风遥散月中香。空弦萦旧阕,檐泪溅花黄。醉酒倚篱何处,青衫透染初霜。拈来秋梦几分苍。烟溪浮桂影,清韵落诗行。宛如清语赏析:这首临江仙幽雅清新,意境高远。作者明明描绘了一幅雨后的萧索秋景图,却赋予她无穷的诗情画意。西风落叶,苍台夕露。空弦旧阙,雨滴黄花。隐隐烟溪,幽幽桂香。把酒东篱,青衫染霜。状景抒情,虚实相融,恬淡优雅。读来满卷的绵绵诗意,幽幽芬芳。表现了作者闲适无争的淡泊情怀。

中秋感怀

文/赵仁波

久别家乡梦话痴,清风弄影若相离。

鸿书一纸千行泪,明月偷心寄给谁?

易鹏赏析:

这首《中秋感怀》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的思想活动,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久别家乡梦话痴“平平叙情,不事渲染,却有含蕴。“清风弄影若相离”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人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诗人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亲人的悠长思念。“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对亲人的感情。“鸿书一纸千行泪”这“泪”字颇可玩味。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寄给谁”,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而亲人的离去一时间竟不知和谁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若相离”,由于有了这“千行泪”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中秋感怀

文/李崇宽

不见青山老,唯闻富或贫。

谁知天上月,几度照新人。

易先傲赏析:这是一首咏叹诗。“不见青山老”,喻示天地永恒,日月常新!“唯闻富和贫”,是指天底下的富贫贵贱永远存在。后两句由人间转到天上,点醒主题!人事代谢,时空轮回;明月当空,永照新人!天地永存人却老,作者发出了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或许,诗人借鉴了扬慎的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以及李白的诗“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但二者化合,巧妙自然,且蕴含哲理,足见其功力深厚!倘若读者能够品出远离尘世纷争,看淡贫富,心向光明的意境来,则是我们和诗人的双赢!

梅亭诗词

妙笔

生辉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律部主题稿

中秋感吟

文/霍庆来

均言冰镜有神仙,丹桂嫦娥度岁年。

玉兔殷殷捣灵药,吴刚默默酿醪泉。

才吟太白如霜句,又咏苏公把酒篇。

四海亲朋同祝贺,临风一醉共婵娟。

中秋感怀

文/周志彬(黑山)

玉镜深藏久不磨,谁知今夕照姮娥。

蟾光遍洒丝绸路,珠泪长吟子夜歌。

踏马梦飞觇北斗,乘风归去忆东坡。

千年相隔心相似,对月依然问几何。

中秋咏怀

(新韵)

文/易凤奇

一片清光万户皑,不关风景尽情筛。

月因无氧偏成客,天是何人本爱才。

桂影半侵蟾兔冷,冰轮长射斗牛来。

凭高远眺心惆怅,专等姮娥笑口开。

中秋夜思

文/Juliana(英国)

薄酒银杯离绪长,芭蕉尚绿菊先黄。

秋风虐木花将落,寂月爬窗夜更凉。半曲高山听没趣,满笺旧影忆含霜。

心安未有归何处?许是天涯或梦乡。

注:高山,指古曲高山流水

双节同庆

(辘轳格)

文/姜国东

中秋国庆月同圆,此日遥瞻十九年。

桂蕊轻飘迎旖旎,红旗招展舞翩跹。

威临烟海千滩越。高啸青空巨翼宽。

世纪风云多变数,神州崛起万民安。

中秋吟

文/似水年华

丹桂花开十里香,晓来清露点新妆。

风摇红叶漫山岭,菊绽金钩醉夕阳。

举目遥看一轮满,凭阑更喜万家康。

稻梁获得人欣慰,佳节今逢酒尽觞。

中秋望月

文/曙光

碧海青空夜夜明,广寒桂影露初生。

弯弓后羿惊天力,偷药姮娥泣恨声。

玉兔仙姿凌太乙,金蟾灵气绕长庚。

拍栏休对中秋月,易起思乡一缕情。

中秋抒怀

文/行远

清风吹去几重烟,一望江山别样怜。

又是中秋情未老,欣逢盛世梦尤妍。

离愁若雾终将尽,明月依时自可圆。

何日方能平我意?今凭杯酒问青天。

庚岁国庆

中秋同日寄怀

文/秋snake

两节相逢忆跌蹉,只缘奸盗又刀磨。

焉容毁我强怀梦,且听兴邦好汉歌。

半岛群狼安气短,孤楼五角奈吾何。

稻花香岸重扬起,英特纳雄耐尔波。

中秋望月

文/刘志澄

冰轮轻转布清幽,风送洞箫音绕楼。

一曲悲歌传悔意,满腔心语诉中秋。

椿萱驾鹤天堂去,游子思亲涕泪流。

今夜月明人尽望,几家欢聚几家愁?

中秋明月

文/长林

余霞西尽月东升,应是瑶池挂御灯。

玉兔欢歌迎族弟,嫦娥袖舞接亲朋。

冰蟾吐艳人间旺,秋色横空紫气腾。

华夏祥和光照里,清平盛世日蒸蒸。

中秋月夜寄相思(新韵)

文/谭红

佳节又至夜难眠,犹念高堂返梓山。

遥望新碑孤冷月,情牵故土祖家园。

生前和蔼容颜笑,别后忧伤泪雨潸。

梦寄相思千里共,谆谆母训刻心田。

两节感怀

文/刘法建

国庆中秋喜又逢,五星香案映双瞳。

金阳烁烁丰饶照,赤帜飘飘瑞气融。

杯举思亲飞挚爱,月凝祝语漫苍穹。

阖家团聚弥祥意,感念民魂颂润公。

中秋月

文/清源

晨送香风月挂枝,携星驱暗为情痴。

人间看尽悲欢泪,卷内旋开苦乐词。

不负当空须逸兴,相望几度复佳期。

银光洒满山川静,留取冰心待有时。

诗意中秋

美江南

文/孙伟贤

秋意姗姗天已爽,风轻日丽桂飘香。

晨曦百鸟枝头闹,夜幕千家笑语扬。

柳绿荷妍如盛夏,花繁草茂有奇芳。

滔滔碧浪丰收兆,景美人欢满目祥。

中秋

文/王琳

中秋国庆两团圆,放眼山河抒绮篇。

风弄池塘波起皱,霞披小镇灶生烟。

菊花万点飘香远,杨柳千条漫舞翩。

蜂蝶飞时犹觉懒,东篱过后入寒天。

中秋夜吟

文/林鹭

素节悄然至,凉生一枕风。

潇潇帘外雨,寂寂井边桐。

独宿伤孤抱,无眠盼片鸿。

怀人夤夜咏,梦冷只谁同。

中秋

文/云之丸

吴刚送桂香,明月弄星光。

离别相思寄,团圆喜气扬。

诗人歌盛世,游子返家乡。

品饼邀朋饮,中秋醉野觞。

国庆中秋双节吟

文/毛声芝

双节同天庆,巧逢庚子年。

阴霾瘟疫净,禹甸月轮圆。

浴火腾金凤,方舟渡海川。

五星旗猎猎,歌管动婵娟。

中秋杂感

文/易烋

桂影弄银筝,梧桐飒飒声。

怀人闲步月,对镜暗伤情。

醴酒催长赋,清更爇短檠。

团圆双节庆,仰望玉轮盈。

律部普稿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秋红故里

文/颜苾

谁染烟峦彩色呈,霜风昨夜漫吹笙。

雄关冷艳云浮晚,金岭萧疏木落晴。

蝶转流霞波上舞,红旋飞燕掌中轻。

嘉宾莫虑游无趣,大别山燃火样情。

咏落花

文/兰仙何

花落园林几度伤,悠闲雀鸟也迷茫。

再无新蕊陪蜂蝶,只剩残枝傲雪霜。

数日风光云外去,一番春色梦中藏。

红颜虽逝情犹在,留与人间果味香。

纪念一位逝

世十年的老上级

文/老刘

雁去衡阳唤未归,情追当日雨霏霏。

莲清偏受污泥妒,浪险方知砥柱非。

宏业未成身已瘁,英灵早息泪仍垂。

人间十度春秋易,依旧青山吊落晖。

晚秋吟

文/姜国东

目送雏飞远燕楼,残蝉歌罢也长休。

翠荷改色皆憔悴,枯柳摇身尽发愁。

烈烈骄阳随夏去,萧萧冷雨逐峰稠。

沐干霜露生坚骨,却道天凉好个秋。

归雁

文/易凤奇

秋色西来万木黄,翩然归路越城墙。

高原落日迷平野,远浦寒波接夕阳。

风急不停沙嘴白,霜余先动草根香。

故乡千里应怜我,回首云山恨渺茫。

中秋吟

文/王世金

又到中秋看月圆,阖家欢聚喜无边。

嫦娥画里临清夜,玉兔云端隔远烟。

缕缕乡情金谷赋,声声暖意蕊珠篇。

奔腾万象庭芳沐,游子痴儿梦过川。

中秋杂感

文/刘福良

嫦娥桂兔此情真,地上梧桐飒飒询。

半醉柔怀深所寄,长忧顾镜暗伤身。

漫斟绿蚁吟新曲,快意秋风拂旧尘。

今夜冰轮盈又亮,照羞对影盼伊人。

自驾

雅西天路

文/谭红

穿云驾雾雅西行,梦幻仙乡彩带横。

跨越青衣江畔秀,盘旋大渡水波清。

金沙热谷红棉俏,横断山峰月色明。

昔日结盟彝海道,今朝天路世人惊。

乡愁嵌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

文/长林

连绵阴雨渗芸窗,悄带花魂过梓江。

万里悲秋常作客,一番思绪涌腮庞。

揪心往事同谁说,只愿西风助我腔。

岭外家山松竹老,归根落叶是乡邦。

中秋有感

文/龙笔墨郎

又是一年秋月圆,独居陋室伫窗前。

千家欢聚灯含笑,一种凄凉心入煎。

解闷狂诗吟在口,寻欢草字舞于宣。

重门勿闭飞天去,好与嫦娥夜不眠。

秋园感怀

文/曙光

昨夜西风入画楼,雕栏玉砌又添愁。

丹枫醉染樊川意,碧桂痴描庾子秋。

鸿续青天三叠字,鱼翔白水一池舟。

短筇和露寻诗句,篱径霜痕菊抱幽。

题龙盘湖山水云居

文/许阿磊

城中喧闹久,置宅伴山川。

对岸峰连树,隔烟波载船。

云巢飞旧燕,露叶响新蝉。

日落红尘匿,悠悠度岁年。

望月怀远

文/长工

流星随梦去,满月逐云来。

应是西风至,如闻老磨台。

慈娘挑燕麦,严父训顽孩。

欲语低头望,寒灯次第开。

谒姚崇与

范仲淹墓园有怀(新韵)

文/李春兰

一片朝南地,东西两墓园。

前登曲河水,后枕万安山。

失祜生涯苦,怜慈忠孝全。

恰因身世近,结伴此同眠。

柿子红

文/王琳

落叶知秋到,枝头挂柿红。

家家新喜字,盏盏小灯笼。

有愿芳心许,无言此意通。

斯时丰乐庆,垄甸满金风。

贺双节

文/李崇宽

国庆遇中秋,经年好兆头。

嫦娥登满月,北斗照全球。

天上银鹰旋,蛟龙水底游。

擎杯祝华夏,一步一层楼。

成州新貌赋

兼怀子美

文/阴平亭韵

成州历久远,杜老多逸篇。

首首凄凉景,犹且家国牵。

国运时崩荡,民生频苦煎。

一岁四行役,冬寓同谷邅。

红日东方耀,睡狮醒昂然。

盛唐孰可比?泰宇现尧天。

万家容广厦,民欢尽翩跹。

圣贤若炳灵,含笑瞑九泉。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绝部主题稿

喜迎中秋

文/张志新

风清月皎桂花香,佳节来临举玉觞。

喜庆金秋收五谷,满仓满囤是新粮。

佳节感怀文/姜坡人月照村楼白似霜,晩风频送桂花香。三更未饮人沉醉,今岁中秋在故乡。

中秋

文/管玉成

秋风吹老梧桐树,冷露催开月桂花。

最喜中秋圆满月,清光分送向千家。

中秋

文/长工

中秋渐近叶飘黄,回屋尽翻粗布装。

梦里依稀清瘦影,村前执仗等斜阳。

中秋赞歌

文/姜少刚

中秋皓月挂当空,贵客佳肴酒满盅。

作赋吟词诗雅韵,欢歌起舞九州同。

中秋夜韵

文/董然

黛山远影花香浸,满月光辉映旧人。

甚叹薄霜涂广袤,似乎银缕下江津。

秋月

文/梁庆普

中秋月色白如银,丹桂庭前照几人。

天上若无冰魄镜,那能仙女近如邻。

中秋

文/黄国喜

复见中秋皎月悬,窥窗款款照无眠。

催生多少离人泪,化作珍珠缀叶边。

中秋(新韵)

文/半个秀才

佳节每让思心起,却是中秋情最浓。

明月或知游子意,便隔千里也相同。

庚子中秋

文/张定华

十里花灯醉眼瞳,中秋国庆笑声融。

千杯美酒深情饮,月色星光起景风。

中秋

文/行痴

把盏金秋赏月明,满庭银色自含情。

相思一缕云天外,唯恐更深客不迎。

中秋感怀

文/龙笔墨郎

月挂长天冷玉盘,万家灯火睹来酸。

时人尽醉中秋夜,谁晓嫦娥独守寒!

中秋夜话

文/姚志新

临风把酒月圆时,与友廊桥共赏诗。

多少悲欢遗恨事,己同袁水向江吹。

中秋

张兰芝

人间客主闹中秋,谁解嫦娥清影愁。

闻罢笙箫花底出,分劳明月上西楼。

中秋夜

文/易鹏

明月静悬空,此时千里同。

玉樽盈桂酒,客醉岭南风。

中秋思乡

文/开心

丹枫红九月,桂菊散香清。

持酒邀知己,乡音意更诚。

绝部普稿

题图嵌南雁句文/楚家冲雨巷娉婷梦影长,伞开一朵紫丁香,凌波洛步随风近,小叶蜿蜒欲过墙。

秋分

文/管玉成

今朝凉暑喜均平,到野闲听泉水声。

招客寻香逢桂子,四围虫唤嫩寒鸣。

秋分

文/阴平亭韵

季至秋分昼夜平,荷残菊艳露华盈。

长空雁阵幽情诉,雨洒枯枝祭落霙。

金色之秋

文/易玉辉

天高气爽正当时,红叶飘飘树满枝。

墨客诗书添画意,秋光享尽自先知。

庚子

家山秋分图

文/周涛

暗送秋波秀舞池,养闺待字未曾知。

云蒸雾绕飞仙境,天上人间最此时。

中秋吟

文/荷塘月色

黄菊溢香分外幽,满林红叶饰丰秋。

欣逢九九上弦月,晶茗分斟心意柔。

秋雨

文/董彤

秋分塞上暗云台,不禁潇潇孰与裁。

忍看西窗明灭处,巴山夜雨转将来。

秋夜静思

文/行远

秋夜凄迷案上灯,微光落影两相凝。

心头已是千帆过,独坐痴人若老僧。

长忆中学

女教师

文/黎明-村姑

(法国)

儒雅风流堂上立,温馨话语入怀浓。

四年情结今难忘,笑靥时时梦里逢。

民工文/易玉华日夜水泥沙,风霜蚀韶华。新楼千万座,无一可安家。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词部主题稿

中秋

文/佛曰花开

甚爱连天疏雨,已然满眼微霜。楚峰栖落雁行藏,可是春天模样。

月有阴晴圆缺,叶几青绿红黄。斯风不敛我轩昂,雪鬓高歌《狂浪》。

中秋

文/萍水相逢

桂花佐酒浓香溢,独酌对蟾宫。纤云隐约,天河沉寂,时拂金风。

素娥亮眼,伊人观此,惆怅心中。欲传书信,长空渺渺,山黛重重。

国庆

逢中秋

文/易先国

泱泱中华,成立至今,七十一年。是星星火种,燎燃原野,巍巍灯塔,指引航船。劳动人民,同仇敌忾,万里征程走弹丸。向前进,唱《中华儿女》,振臂狂欢。

太平盛世今天。岂容忍、暗谋起瘴烟?看黄河之水,流于云外,泰山之体,立在峰巅。浩浩长江,万重波浪,风卷红旗个个先。庆今日,又月圆花好,历史新篇。

中秋赏月

文/荷塘月色

明月如磐光洁,金风飒爽知秋。一行斜雁兴悠悠,丹桂余香丰厚。

满腹王维佳句,願携元亮登楼。题诗向水意轻流,菊酒盈樽邀友。

中秋

文/五儿

月里嫦娥寂寞,梦中君子风流。谁教今夜惹闲愁,看遍人间锦绣。

醉里烛光摇曳,重勾那枕温柔。中秋谁与共和酬,花好月圆厮守。

中秋寄儿

文/楼行斐

浩瀚秋空,美楼耸立凌云絮。中秋桂馥最生情,词妙焉能赋?行远未能共住,忆往昔、虹桥别浦。负乡振翅,行李何穷,思亲朝暮。

瞬眼繁年,旦随流水如飞鹭,良驹不策自轻蹄,敦学成翘楚。又届婵娟共睹,疠疫延、忧愁怎渡?大洋彼岸,火吻山林,风摧烟树。

中秋寄友

文/范剑克

天涯海角长相忆,佳节又中秋。桂风吹拂,笙歌缭绕,把酒西楼。

月圆花好,鱼沉雁杳,漫说离愁。绵绵思念,殷殷祝福,都在心头。

中秋夜

感吟

文/黎明-村姑

(法国)

往年秋半时,人在南乡聚。家院月高悬,欢坐金杯举。

今宵节又逢,独望嫦娥舞。绿蚁慰离愁,泪滴霜天曙。

双节同庆

文/易玉辉

中秋国庆,两节同时咏。皓月悬空明似镜,照彻神州百姓。

人们喜聚团圆,鲜花开满家园。祖国千红万紫,欢歌舜日尧天。

中秋逢国庆寄怀

文/刘福良

一日值双节,同庆耀东方。遗风千载传递,分外乐炎黄。放眼升平景象,万里婵娟共赏,桂菊吐芬芳。狮舞龙腾正,昼夜喜洋洋。

铭初心,记使命,念担当。承先启后,前仆后继向前方。驱雪输春无尽,更拓崭新时代。奋力创辉煌,但愿神州旺,正道更康庄。

中秋回乡

文/吕红英

流韵聚明镜,玉桂满香楼。约朋沽酒,无语先饮对空瓯。梦里小村何似,碧树矗然云际,飞鸟乱寻游。过岸找娇妹,湍水绕扁舟。

少年志,虽得意,已霜头。擦肩错过,孤影无迹怨长留。曾想清流濯足,再待村姑侍墨,终为稻粱谋。许我今朝醉,莫让月添愁。

词部普稿

再访井陉

文/张志新

枫红菊璨,柳暗竹翠云青。闻南雁、行长踪远,影断留声。款步徐行。秀林微水又重征。上安寻迹,长岗觅友,古道还城。

逢绝汉军韩信,挥师诛赵留名。叹秦帝、真龙遥去,返葬移灵。难忘征程,柳营五载故乡情。几多思念,几次绮梦,荟萃新陉。

贺国庆

七十一周年

文/刘志澄

一唱雄鸡,九域重生,四海欢腾。赞江山万里,繁花似锦;华龄七一,秀木争荣。除旧图新,强基固鼎,屹立东方举世惊。持天道,倡和平共处,广结良朋。

劈波斩浪新征。喜舵手英明引路行。看兴科重教,飞天潜海;倡廉反腐,打虎除蝇。不忘初心,彰扬特色,直面凶涛谋复兴。驱瘟疫,促中华圆梦,锦绣前程。

秋晚

文/阴平亭韵

倚栏望月秋将晚,梦里花红,梦醒残红。满目黄花醉眼瞳。

锦书小字诗情远,词也朦胧,曲也朦胧。一段相思寄雁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