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宋鲁在春秋初期相对强大,为何后来成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谁能想到,能够结束春秋战国的混乱,登上至尊之位的,不是诸侯“望国”的鲁国,不是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的宋国,不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的郑国,而是靠养马起家,发迹西陲的蛮夷之国——秦国。为何郑国、宋国、鲁国这几个在春秋初期相对强大的国家,为何到了春秋后期乃至战国成了任人宰割的弱国呢?

一、鼎盛一时,内乱衰落

经过犬戎之乱,又不是正统的周平王建立东周,周王室的威信与地位可以说是一落千丈,而护驾有功的晋、鲁、秦等国借此做大做强,郑国也不例外。周室东迁后,王畿锐减,实力大衰,不得不依靠晋、郑等国,而好巧不巧的是,晋国不久后分裂,内战不断,所以王室不得不依靠虢、郑国,郑伯充分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经常利用王室之名为自己谋私利,兼并弱国,插手他国内政,及至郑庄公时,郑国俨然是春秋初期第一大国。

郑武公二十七年(前),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承君位,史称“郑庄公”。就是这位郑国第三位国君,居然敢和周天子“叫板”。西周灭亡后,诸侯迎立天子东迁,郑国在周平王东迁以后,积极服侍周王室,东周初期和周天子建立了良好的君臣关系,但是后来周桓王忌惮越来越强大的郑国,于是“王贰于虢,郑伯怨王”,还发生了“周郑交质”的事件,周王室的权利已扫地殆尽,还与曾经亲近自己的郑国的关系恶化。郑庄公三十七年(前),周桓王率兵攻打郑国,与郑庄公在繻葛交战,郑国成功自保的同时,大将祝聃还射伤天子的肩膀,此战结束,周天子威信扫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场面已经不在,而郑国得以“小霸”于诸侯。

然而郑庄公英明一世,却没有处理好后继者的问题,在其死后,郑国立即陷入内乱,君位多次易主,郑国国势大不如前。频繁的君位争夺,不受约束的卿大夫家族“七穆”,郑国虽然一直苟延残喘,撑到了战国,但内乱依旧不断,弑父杀兄夺位已经是常态,甚至还有国人弑君,新君诛臣,这时的郑国早就不需要外力“相助”,已是灭亡之势。周烈王喜元年(前),郑灭于韩。

二、让国肇乱,称霸未果

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还曾坐拥膏腴之地,经济发达,本有成就霸业的资本,然而却与郑国相同,皆因内乱而难成霸业。早在西周时,宋国就发生一次关于王位争夺的内乱,起因是宋湣公死后,弟宋炀公自立,太子弗父何没有继承国君之位,这使得湣公的儿子鲋祀很不满,以为国君之位应该由其兄长弗父何继承,于是他杀了宋炀公,欲立兄长,被弗父何以“得位非正”为由拒绝后,自立为国君,是为宋厉公,这场内乱也奠定了宋国“父位子承”的传统。

此后的宋国,经常因为传位的问题而内乱不断,宋殇公时,在位尚未满十年,被华父督所杀;宋穆公死后,坚持立兄宋宣公之子与夷,是为宋殇公;宋殇公时,奸臣华父督不满自己地位低于大司马孔父嘉,又垂涎孔父嘉之妻的美貌,大肆散布谣言的同时又借机杀了孔父嘉,殇公闻之大怒,欲杀华父督。华父督见国君发难,于是下趁机一举杀掉了宋殇公,立宋穆公之子公子冯为国君,是为宋庄公,宋庄公为华氏所立,因此华氏专权,宋国也因这些内乱,国力每况愈下。

等到宋襄公时,宋国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那就是送齐孝公归国继承齐国国君之位。齐国原本是诸侯的盟主国,如今宋襄公帮齐孝公登上君位,就沾沾自喜起来,萌发了取代盟主的雄心。可惜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本想借助大国为自己造势,然而才第一个楚国便被使了绊子,不仅与楚成王争夺“霸主之位”失败,还被劫持要挟。回国后宋襄公一肚子怨火,决定将气撒在帮助楚国的郑国身上,于是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带兵直攻宋国。最终“好名而无实,轻信而寡谋”的宋襄公大败,过了一年后病逝了。此后虽然宋国还出了一个中兴之主——宋康王,他积极改革,宋国再次强盛起来,号称“五千乘之劲宋”,然而却得罪了齐、楚等大国,周赧王二十九年(前),齐国乘宋国内乱,于是联合楚国、魏国攻打宋国,宋国亡,三国共同瓜分宋国的土地。

三、长幼之乱,公卿相争

“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世人皆言“周礼尽在鲁矣”,鲁国也曾强盛一时。西周时,鲁国就是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因“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在政治上取得优势。“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让列国俯首称臣,甚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仍有一些诸侯国向鲁国进贡。

然而崇尚周礼的鲁国,也曾遭受传位不当导致的内乱。鲁武公、鲁懿公、鲁隐公等都深受其害。而乘着国君因争权衰弱,鲁国的卿大夫“三桓”开始崛起,僖、文、宣、成、襄、昭、定、哀、悼九位鲁侯在位期间,作为卿家的三桓与公室争权夺利。宣公即位时,“民不知君、只知三桓”的说法甚嚣尘上,于是他“欲去三桓,以张大公室”,可惜还未有所成效就去世了,季文子开始执政,季氏得以专权。此后鲁国的卿大夫专权时有发生,三桓与公室相互发难,直到鲁穆公时期,国政开始奉法循理,摆脱了三桓专政的问题,然而三桓之一的季氏扬长而去,独立成为费国。鲁国再难兴起,最后被楚国所灭。

纵观郑、宋、鲁国,本来因拥立周平王有功,得以兴起,然而却多次经历内乱,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三国在如何“挑起”内乱上,倒是有着不少“心得”。除此之外,三国都是处于四战之地,虽然土地肥沃,但当国家不强时,便是刀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比如说衰败后的郑国,便时常遭受大国的欺凌,列强争霸,常把郑国作为战场;宋国曾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却也被三国联手覆灭;鲁国作为西周藩篱,靠着兼并周围小国得以强大,但在与其他中原各国互相混战中,早就拼光了自己的底蕴,最终被曾经的“荆蛮”楚国给顺手灭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