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经学集大成者郑玄

白癜风病友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导语:

郑玄,字康成,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还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古籍整理家。

郑玄出身于没落的官宦世家,从小就很聪明勤奋读书,八九岁时就精通基础算术,十二三岁时可以诵读和讲解儒家的“五经”。他从小就立志于经学,终日埋头于书中,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他在16岁的时候不但精通儒家经典,对古代典制烂熟于心,而且还通晓方术之学,能写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名气很大,被人称为“神童”。郑玄曾经代替郡守给朝廷写公文,获得了郡守的赏识。他还成功地预测到了一次火灾,造福于当地百姓,被大家称为“异人。

成年后的郑玄虽然有继续钻研经学的想法,但是因为家境贫寒,不得已开始出来谋生,在县里做地方小吏,管理赋税和诉讼的事情,后来因为工作成绩优异而得到提升,在这期间他仍然利用一切机会去学习。21岁的时候,郑玄已经成为一个满腹才学的年轻学者,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当时的大名士杜密,受到杜密的赏识,被提拔到郡中任职,获得了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后来他辞去官职,进入太学,师从博士官第五元先学习,此后10年的时间里他又拜多位学问大师为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郑玄晚年颠沛流离,多次拒绝大军阀大官僚的聘请,高标之风堪当海内文经学的大师了,对于百家之学更是无所不通。以郑玄的名声和学问本来是可以做官的,但是很不幸,郑玄遭遇了两次“党锢之祸”,被终生禁止做官于是他就隐居在家,开始了遍注群经的工作。他摒弃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差异和争端,博采众长,吸取各家的优点为经书做注。他很好地融合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相关主张和理论,将古文经和今文经融为一炉,独创了郑学,让经学进入了“小一统”的时代。

当时的人们转而崇尚郑学,郑学逐渐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郑玄对儒家经典所做的注释,长期被封建统治者指定为官方教材,收入九经、十三经注疏中,对于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流传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郑玄在58岁的时候被解除了做官禁令,可是当时的东汉王朝也已走到了崩溃的边缘。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王朝多次征召郑玄为官,都被郑玄拒绝,他仍然专心从事著书讲学的工作。后来他被大将军何进强召入朝,结果还没有等到授予官职他就逃走了郑玄晚年颠沛流离,多次拒绝大军阀大官僚的聘请,高标之风堪当海内名士。他和陶谦、袁绍、孔融等人都有来往,官渡之战时他在袁绍的逼迫下随袁军南下,结果在途中染病去世,享年74岁。郑玄一生的学术成就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在经学方面,郑玄遍注儒家经典,创立郑学,融合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让经学实现了“小一统”,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郑玄在经学方面最大的功绩就是编辑、注释了《周礼》《仪礼》《礼记》这“三礼”,他的《三礼注》成为后世治礼学者的必备工具,也就此奠定了郑玄在礼学发展史上无法替代的地位。他所注的《诗经》,也被看作是儒家经典的标准注本。可以说如果没有郑玄,那我们今天可能就根本看不懂儒家经典;如果没有郑玄,儒家的经典就可能会水远地被束之高阁。

郑玄还校对整理了古籍,对词汇学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