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一岁时抓周,用毛笔写了1个字,康

雍正皇帝凭借一部古装剧《甄嬛传》一夜成名,尽管这部剧已经播出了十余年,但甄嬛与雍正的恩怨纠葛,却一直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雍正的另一件事情,一岁时的抓周。华夏有着数千年的传统,皇室子弟在抓周礼上更是与众不同,康熙年间,每年都有这样的风俗。

雍正本名为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帝的四子,也是当今皇帝中最具争议性的一代皇帝,民间与学术界对他的传说颇多,甚至在后人的典籍里,他被誉为“最能忍耐的皇帝”。

年幼的雍正在抓周上,曾随便写了一个字,康熙的脸色就变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雍正皇帝所写的那个字是什么意思?

从古传今幼儿抓周礼

在我国,每当孩子满一周岁时,父母和亲朋好友都会欢聚一堂,庆祝他们的健康,“抓周”就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在抓周的时候,大人们会将一些东西放在桌上,比如书籍、算盘、钱币、纸砚等等。

随后,大人将小孩放在桌上,让他自己去拿东西。如果这孩子拿到了一本书,那么,所有人都会向他的父母道贺,祝福他的孩子将来聪明绝顶,考上大学。

如果是算盘、钱币之类的,那就代表着他将来要做生意了。在古代,人们总是把神秘的东西搞得神乎其神,就皇室而言,因为牵扯到下一任皇帝这个敏感的议题,所以抓周的事情就更加谨慎了。

抓周礼也称抓岁礼,清朝时期、清军进入中原,在许多风俗习惯上也更接近中原,所以在宫廷里也盛行“抓周”。康熙帝虽然是满族人,但他却不会拒绝异族的文化,甚至还会主动吸收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

康熙在位期间,由于受到顺治的影响,他并没有拒绝汉文化的渗透,抓周这种独特的民俗,虽然是作为汉人的传统,但他对待抓周礼也是非常重视的。

雍正抓周与众不同

话说,康熙有十七个子女,雍正不过是其中之一。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雍正的降生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可以说是普普通通,康熙对雍正的降生只是一瞬间的喜悦。

不过,康熙也高兴自己多了一个儿子,大清也有了一个孩子。雍正一岁的时候,在一场宴会上,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雍正的人生也从这一刻开始“重新洗牌”。

根据历史的记载,雍正落地抓周的时候,只是微微一愣,然后就朝着毛笔走了过去。其实,这对康熙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因为他的其他几个孩子都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

然而,雍正却是拿起毛笔在地上写了起来。宫里的下人们生怕被扣上处死的帽子,赶紧去接雍正。康熙却是一声大喝,他很好奇,这位与其他皇子不同的皇子到底写了什么。

雍正写完了,大家都围了上去,想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听着太监的汇报,康熙帝很是高兴,因为雍正写的是“敕”,所有人都跟着附和,让皇帝很是开心。

要知道,一岁的孩子,根本不会说话,更不会认字。然而,雍正却与一般人不同,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写下了“敕”字,无形中代表着什么。

这个字在现代已经很少见了,不过在古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字。所有看到“敕”的人都会大吃一惊,因为这是皇帝的专属文字,也是他们的专属标志。

而当时小阿哥雍正只有一岁,却能写出这样的圣旨,这就像是老天给他的启示一样。或许是上天注定吧,后来的事情,也的确是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雍正对应抓周礼成功登基

在我国的封建王朝时代,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也是常有的事情,作为康熙的四子,雍正的母亲身份低微,康熙帝对他的宠爱并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太子的胤礽,一心沉迷女色、只想登上皇位,盼着皇帝早日归天。于是,他联合党羽壮大自己的力量,妄图谋害康熙、登上皇位。

康熙发现了这一点,便将他赶下台,太子一位轮空,其他的皇子也就不再掩饰自己的身份,而是为了争夺皇位而大打出手,九子夺嫡拉开了帷幕。

康熙六十一年冬季,康熙在热河和南苑狩猎时,意外得了风寒,十一月病势更重,于半夜突然暴毙,隆科多念着圣旨,“四皇子胤禛,德高望重,深谙朕之道,定能继承皇位,继承皇位......”

当时,其他的兄弟虽然不认可,但也无可奈何,雍正皇帝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雍正一登基,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在外巩固了对西南几个民族的统治。

康熙皇帝时期,太子和诸多为了争夺皇位造成了许多内耗,所以他又制定了一个隐秘的制度,把被选中的太子的名字,放在了一个暗格里,放在了乾清宫的匾额后面。

另外,雍正还是一名敢于革新的明君,每日勤于治国,将自己的父亲康熙晚年的颓废状态大大的改善,让他的官员和财政都变得更加的宽裕,百姓的负担也大大的减轻了。

雍正登基之初,因为对康熙的伤感、不能治国,只能依靠十三弟,将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这才稳住了局面。之后,他又将户部和地方财政大权交给了十三弟,而他也没有辜负兄长的期望,给了雍正一系列的变法。

雍正与其父一样勤于政事,新政深受民众拥护,早年跟随康熙出使视察,因此有机会看清康熙的行事,在隐居多年,对官场上的明里暗里的规则了如指掌。

雍正不是一位得势便狠辣无情的帝王,自他登基之后,他的好兄弟十三阿哥胤祥,便得到了特殊的对待。不过,那些参与夺嫡,事后又损公肥私的兄弟,虽然都被他杀了,但也算是罪有应得吧。

雍正十三年是清王朝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承前启后,为以后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他多年的阅历,对清政府的弊端了如指掌,对社会的顽症了如指掌,他整顿财政、摊丁田赋,都是在乾隆年间推行的。

从后来的结局来看,雍正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却对清朝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得不让人感慨,而《甄嬛传》中的雍正并非现实,仅仅是电视剧罢了。

在历史上,雍正是一个有思想、有胆识的人,他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的发展。雍正在一岁的捉周宴上的惊艳表现,让康熙刮目相看,但也仅仅如此而已。

抓周宴不过是一种对子女将来的期望与期望,而子女将来的发展与其后天的努力息息相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