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学方志体例的确立方志学的形成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39.net/pf/a_5154124.html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方志学:方志体例的确立、方志学的形成,方志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史志,是由史志记、录、传、图等各类书籍逐步演变而来的一种特定体裁的著作。按记载范围的不同,它可分为记全国的总志,记省的通志,以及郡志、县志、乡镇志等类别。方志不仅有关于地理沿革、行政区划的记载,而且还有关于当地户籍、农田、工商、赋税、人物、风俗、物产、名胜、艺文等多方面的叙述,内容包罗万象,是一种综合休的地方百科全书。方志的起源可上溯到先秦时期。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掌管“邦国之志”的“小史”,又有掌管“四方之志”的“外史”。所谓“四方之志”就是当时诸侯各国的历史。如《郑志))是郑国的历史,《晋乘》是晋国的历史。这是方志之称最早见于文献的记载,说明当时已出现了以某一地域为范围的史记。春秋战国时期有人编写《禹贡》,扼要地记述了全国的疆域、土壤、物产、狱税和风俗等,是一部地理著作,也可说是方志中总志类的雏型。秦汉魏晋时期,出现了许多记载地方史事的“郡国之书”,但这些著作或记述方国历史,或记载州郡地理,或叙论乡党人物,内容都较单一。直到晋代常瑰的《华阳国志》才将三者合而为一。《华阳国志》记载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3年(年)巴蜀地区的史事,其内容既有地理沿革,也有编年大事和人物传记,较全面地反映了巴蜀地区政治、经济、地理、人物以及民情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已初具后代方志的基本格局。隋大业年间,“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编成《诸郡物产土俗记》卷,《区宇图志》卷,《诸州图经集》卷。这是我国历史上有组织大规模编修总志的开端。唐承隋制,又编成《括地志》卷和《元和郡县图志》40卷,进一步推动了方志的编纂。到了宋代,方志的编修走向成熟,方志体例逐渐完善并趋于定型,新兴的方志学也已形成。宋代修志已蔚然成风,据《中国古方志考》统计,宋代地方志多达余部,虽然现存仅剩30余部,但从中也可看出其时已产生了一批体例较完善,为后世修志张本的方志。宋代记全国区域的总志现存五部,其中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尤为重要。宋以前虽已编成多部总志,但都内容过简且主要限于地理的记述。《太平寰宇记》则率先突破旧例,在地理外又编入姓氏、人物、风俗数门,因人物又详及官爵及诗词杂事。“后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始于史。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自是而大变”。后来元朝修《大元大一统志》,明朝修《明一统志》,清朝修《大清一统志》,都沿袭了《太平寰宇记》的编纂方法。府郡志可以南宋范成大的《吴郡志》为代表。《吴郡志》征引浩博,内容翔实,平列39门目,记述了当时苏州地区的自然现象、经济状况、地方掌故、人物活动、文化成就以及社会动态等各方面内容。范成大作为杰出的方志学家,重视人物、掌故,注意以诗文证史,并坚持详今略古的精神,对后世方志产生了深远影响。高似孙的《刻录》则是一部编修县志示范性的创作。《刻录》即浙江的嗓县志,全书由大事记、舆地图、山水等专志、劝列传及杂录丑部分组成,“凡山川城池、版图官治、人杰地灵、佛庐仙馆、诗经画史、草木虫鱼,无所不载”。形成了体系周密、结构完整的县志体例。此外,乡镇级也有了《澉水志》等分门类附子目,“体例情严”的名志。随着一批成熟方志的出现,方志学也在南宋时期形成了。以往自梁启超提出“方志学之成立,实自实斋始也”,一般都把乾嘉时代的章学诚作为中国方志学的创立者。近年有的学者经研究,认为我国方志学的形成应定在南宋时期,因为其时对方志的性质,作用,体例。编修原则和编纂方法等方面,已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并运用到了编修方志的实践中。宋代方志学家在方志的序文、例言中,大都对方志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探讨。而周应合于景定2年(年)纂成《建康志》,在卷首所写的《修志本末》则为南宋方志学的形成其定了基础。综合起来,南宋方志学的成就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明确提出编修方志的目的和作用是“存教化,识典章”,探求“古今是非得失之迹’,以劝善惩恶,“有补于世”。(2)认识到方志性质是地方史,内容包括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因而注意按史法修志。周应合的《建康志》就被元代张钦称为“良史”。(3)坚持了详今略古的修志原则,重视调查搜访地方文献和当今材料。(4)确定了方志的完整体例,即把志书分为纪、图、表、志、传五部分。分别按编年记大事,依地区画典地,分经纬表年世,别典制死专题,据行迹传人物。(5)确立了设置机构、专家修志的编纂要求和具体步骤。周应合修《建康志》,为修志“书局”制定的工作程序是,先确定凡例,次分工篆辑,第三步广事搜访历史文献,最后详细参订定稿。南宋方志学的理论和修志方法,大抵成了后来修志的准绳,元、明、清时期又在修志实践中不断有所深化和完善。我国历代方志现存多达一万二千多种,是历史文献的重要宝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