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昭公走了,孔子对鲁昭公有感情,孔子生儿子的时候,鲁昭公送给孔子两条鲤鱼,这事孔子还记着呢。——大概是鲁昭公看重孔子的才干,比较欣赏孔子,所以在孔子生儿子的时候,才送给孔子两条鲤鱼。不管怎样,孔子跟鲁昭公有感情,鲁昭公不在国内,孔子很惦念国君,总觉着在国内没意思,没过多久,孔子也来到了齐国。
说到孔子跟鲁昭公有感情,有两件事可以证明,我们不妨说一说。
第一件事,有一次鲁国大夫陈司败问孔子,说鲁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怎么不知礼?陈司败没有当面与孔子争论。而是等孔子出去后,对孔子的学生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偏袒人,不结党。难道君子也偏袒人,也结党吗?鲁国君主从吴国娶了位姬姓夫人,和鲁君是同姓,明明违背了同姓不婚的周礼规定,还称她为吴孟子。你的老师孔子却偏偏说鲁君知道礼。鲁君若是知道礼,还有谁不知道礼呢?巫马期把这话告诉给了孔子。孔子说,我孔丘真幸运啊,如果有错误,别人一定会指出来让我知道。——在这里,孔子怎么不知道鲁昭公违背周礼呢?孔子是礼学大师,明明知道鲁昭公娶于同姓,有违周礼嘛,可是仍说鲁昭公知道礼,这与其说是“为尊者讳”,不如说孔子与鲁昭公有感情,不忍说鲁昭公不懂礼。所以当巫马期把陈司败的话告诉给孔子时,孔子才不感到吃惊、有愧,只是淡淡地说,我孔丘真幸运啊,如果有错误,别人一定会指出来让我知道。这其实是孔子的一句无奈的话,他心里早知道鲁昭公违礼了,别人说出来,他只是不能说而已。这件事说明,孔子也是一位重感情的有血有肉的现实中的人。
第二件事,是鲁昭公在外流浪了几年死了,回葬鲁国,鲁国实际掌权者季孙氏由于忌恨鲁昭公的原因,把鲁昭公的坟埋得离鲁国宗室墓地较远,意思是羞辱鲁昭公、不认可鲁昭公这个国君。后来孔子当上了鲁国的司空,还专门挖了一圈大沟,把鲁昭公的坟和鲁国宗室的坟圈进了一个大圈子里,算是恢复了鲁昭公的名誉,承认了鲁昭公的宗室身份。可见孔子对鲁昭公还是念念不忘、知恩图报的。
再说孔子在齐国,齐景公和晏婴待孔子不薄,供孔子吃供孔子喝。晏婴还奏请齐景公聘孔子为客卿、备为顾问。齐景公经常宴请孔子、向孔子讨教。孔子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满腔热情关心齐国建设。在齐国几年,孔子过得倒也安适。齐国有一种美妙的乐曲,叫《韶乐》,据说是尧舜时流传下来的乐曲,孔子听了以后,陶醉得好长时间不知肉味。
鲁昭公在外边游荡几年,死了,鲁定公即位,鲁国渐渐安定了下来。齐国有大臣也嫉妒孔子,使孔子得不到重用,孔子又回到了鲁国,继续从事他的教学事业。说到孔子在齐国,有史料称齐景公想重用孔子,晏子阻拦,此概为妄说。因为当时垄断齐国实权的是陈、国、鲍、高等几大家族,齐景公即使想重用孔子,他有实权吗?因此不会存在齐景公想重用孔子,晏婴阻止的情况。尤其晏婴,比孔子大三十几岁,算是孔子的长辈,二人在一起座谈,孔子常请教晏子,晏子常热情指导孔子。晏子岂有嫉妒、踹孔子之理?
临回国前,晏子赠言孔子:我听说,赠人钱财不如赠人良言。君子居住必须选择好的邻居,出游必须选择正确的方向,做官必须选择好的国君。做官选择了好的国君,自己的本领才能容易施展出来,才能建功立业;行动选择了好的方向,才能修养好自己的德行。
孔子一一记下。
后来孔子说,晏子的话,真是君子之言啊!蜈蚣之所以掉了许多腿还能爬行,就是因为辅助它走路的腿多呀。又说,晏平仲(平仲,晏婴字)这个人真是个善于与人交往的人呐,跟他交往久了,就越觉得这个人值得尊敬。
友情提示:本作品创作于10年前,原创作品,请勿抄袭转摘。欢迎转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