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诗读史关雎先秦的音乐发展史起

白癜风北京专家 https://m.sohu.com/a/330332735_120224920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中的这些琴瑟钟鼓究竟是怎样的呢,那个河畔的小伙又是用什么奏出那一曲曲恋歌呢?且听张公子细细道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老规矩,本文我们先正本清源,介绍先秦乐器的起源,也是中国音乐的发展史。传说起源中国音乐最早可追溯到年前。出土年代最久远的乐器贾湖骨笛距今约有年至年左右。距今约年前,中原大地上就出现了骨哨与原始陶埙。据记载葛天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可见远古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而《诗经》本就是歌,与音乐的结合也是其重要的特点,读诗歌不可不顾乐器。琴传说是伏羲、神农作琴瑟。猜想一下,伏羲作琴瑟,大抵是出于草创,未能能完善,但这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伏羲琴”的神话传说,今人无论小说,动漫,游戏,都有引用。传到神农氏的时候,神农又对琴瑟加以研究,于是琴瑟的规制渐渐和后世的差不多了。后来又有伶伦制音律、作歌舞;仰延制乐谱;大容作乐;黄帝制笙竽;夔作鼓;伶伦、荣将铸钟等传说。西周八音直至西周,《周礼·春官》中把乐器以主要制作材质或发声体的材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称“八音”,是最早的乐器分类法之一,也是中华乐器正统起源。金:包括编钟、特钟、铙,编钟、磬这的音响清脆明亮,被称为“金石之声”,是当时官方认可的“最高雅的声音”。石:包括编磬、特磬。土:包括埙。革:包括鼓。丝:包括古琴、古瑟,现在所说的丝竹就是丝音和竹音的简称。木:包括柷、敔。匏:包括笙、竽。竹:包括箫、笛、管、篪。瑟乐曲起源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乐曲一般缓慢悠扬,主要用于宫廷或宗教。有关乐曲在中国的起始,文献记载众说纷纭。《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髙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传说夏后启乘龙做客天宫,从天帝那里偷取《九歌》、《九招》、《九辨》自己享用,于是人间有了歌乐。《吕氏春秋·音初》记载大禹在东南巡视时遇到涂山氏之女,涂山氏作“候人兮猗”歌一首,这是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情歌,另有一说是汉代的南音之始。《周礼·大司乐》记载夏人为歌颂大禹治水的功劳,表演《大夏》,泛作祭祀山川的乐舞,直到战国时期还被鲁国当作宫廷舞乐演出。《礼记·祭统》记载“八佾以舞夏”,八人为一佾,八佾是六十四人组成的纵横相等的表演方队,按照周代的礼法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用如此大型的方队,可见《大夏》等级之高。原始陶埙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到了信史时代。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随着青铜冶铸水平的进步,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可考证的有《桑林》、《大护》,相传为商汤时期的乐舞,为大臣“伊尹”所作。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主要有“巫(巫见)、音乐奴隶和“瞽””三种人。有关商朝的民间音乐的材料很少,《周易归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到了西周时期,对礼制有了细致而完整的规范,乐作为当时最重要的祭祀工具和礼仪工具,也在规范之列,故又称礼乐制度。西周对天子在不同的祭祀和礼仪活动中使用的歌、舞、乐器的配套和规格作出了严格的规范。如祭祀天神,“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祀山川,则“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又如,天子接见牧伯(诸侯之长),用《肆夏》;周王宴享诸侯,用《湛露》、《彤弓》;诸侯相见,用《文王》等。西周还对以前的乐舞加以改造,将黄帝《云门》、尧之《大咸》、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汤之《大》、周武王之《大武》归总称之为六乐,前四个乐舞为文舞,展示文德,后二者属武舞,展示武力,舞蹈时要手执干和戚(盾和大斧)。六乐为最高规格的乐舞,为天子专用。周代专门管理乐舞的机构叫大司乐。钟商亡周继之后,最高统治者天子为观察各诸侯国政教得失,在宫廷开始设置专门收集、整理各地民间歌谣的采诗之官“行人”。周代渐兴采风制度的结果之一,就是孕育出一部汇集各地歌谣经典的《诗经》,这也正应前文所述诗歌不分家。《诗经》成书前后,屈原所编写的《九歌》将原为楚国民间祭神时的演唱和表演改编与加工,写成格调高雅的诗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对于楚辞我们会在讲完《诗经》后再行解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