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穆,早期是稻穗饱满下垂的样子,逐步演化为华美美好,经常用来形容天子盛大仪容的样子,进而有肃穆的意思。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周天子祭祀结束的时候采用《雍》这一篇,提到祭祀的场面,各方诸侯都远来助祭,周天子作为主祭,端庄华美的样子。现在为什么这种礼乐会出现在三家公卿的家庙里面呢?
?礼乐在当时贵族之间是最基础的言行准则,涉及到外交、祭祀、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如果一国不懂礼,会被各国贵族瞧不起,国际上的重大事情就没有资格参与。比如早期秦国就被东方六国看作落后野蛮的国家,很多大事情都不愿意邀约秦国一起参与。外交上失礼,更是会认为是没有文化,被人耻笑。秦穆公为了让秦国发展起来,非常注重诗经的学习,积极参与当时国际间的事务,期望像诗篇《六月》描述的有一天能够勤王出征,彰显自己和秦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鲁国作为周公儿子伯禽的受封之地,是公认的周礼践行最好的礼仪之邦。然而到了春秋时期,三家竟然做出违反周礼的僭越之事,在家庙演奏周天子祭祀所用的诗篇,诗经的内容提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可以说是牛头不对马嘴,是很滑稽的事情。
?在礼仪之邦发生这种荒谬的事情,孔子表达了一种非常无奈的冷笑,一针见血的揭露这种僭越场景的滑稽与浅薄。
自己所在的国家礼乐都沦丧如此,倡导恢复礼乐的夫子,面对诗经思无邪的景象渐行渐远,注定他内心是绝对孤独落寞的,虽然他的言行保持着平和简练的状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