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学、毕业、找工作
这是所有学子们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
经历了新冠疫情、洪水肆虐
今年的高考生们终于过了“高考大关”
填报了自己心仪的学校
在教育资源丰富的今天
求学尚且不易
而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
从求学到走向社会
更要经历诸多挫败和坎坷
古人求学讲究学习氛围
官办学府
师资力量强、规章制度全
自然是天下读书人都向往的
多年前,
在山东淄博的土地上
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
官办学府——稷下学宫
这所处于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之下的学府
吸引了来自各个学派的学者
其中包括
道、儒、法、名、兵、农、阴诸家
在其兴盛时期,
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
图|稷下学宫遗址
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
注意
齐桓公田午
可不是
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小白
他对这些学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
不少学者被封为“上大夫”
并“受上大夫之禄”
他们不仅拥有相应的
爵位和俸养
还可以在学宫中
自由讲学、著书论辩
甚至议论国事
“百家争鸣”的自由氛围下
这些学者为树立自己的学说
找到了沃土:
稷下学宫的“毕业生”出路有很多
“文科生”大多喜欢
入宫成为辅佐统治者的官员
“理科生”则会继续钻研各种技术
将各时代的研究成果记录、汇总
学生们想要毕业
也是要下功夫写毕业论文的
“理科生”的论文当中
属《考工记》最为著名:
《考工记》是《周礼》的一部分,
它的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
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
是中国目前
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
《考工记》的内容涵盖范围很广
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
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
还涉及
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
等自然科学知识
及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
图|《考工记》
《考工记》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创制的
六种铜锡比例不同的合金成分配比
称之为“六齐”
(注:“齐”,“剂”也,就是混合物及其配方)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制记载
图|《考工记》中“六齐”记载
《考工记》中的《匠人》篇
是我国
最早记录都城营造布局及建筑技术等的文献
相当于建设国都的教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
国都的形制、城门设置、王宫位置、道路状况
以及手工业、集市和居民区的分布等
秦国的国都雍城布局
就基本符合《考工记》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记载
图|根据《考工记》绘制的王城图
《考工记》篇幅不长
全部内容仅有字左右
却对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
有着深远影响
可谓是最佳“毕业论文”了
被《史记》称为“最为老师”的荀子
就是稷下学宫最著名的老师之一
荀子特别喜欢去各国游历
来了秦国后
在他的眼中
秦国民风朴实敦厚
官吏忠诚守法
政通人和,国富民强
荀子立志要在秦国推行儒学
然而却得到了秦昭襄王:
“儒无益于人之国。”的评价
荀子万般无奈,遂离开了秦国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
他的两个弟子:李斯和韩非
却先后受到了秦王的赏识
尤其李斯,在秦国位列丞相
立下不世功勋
稷下学者的活跃
为春秋战国各类思想的
交流与碰撞创造了条件
齐文化与秦文化的交融
为秦王朝的统一大业埋下了伏笔
展览“六合同风——秦文化特别大展”
将为你呈现两种文化的交融碰撞的
历史画卷
正值暑假,来山东博物馆看展吧,
点击下方链接“码上预约”
山东博物馆码上预约
现场购票,享更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