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易杂记,第143145节,三易九筮

、三易九筮

《周礼·春官·宗伯·太卜》:“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九筮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参,九曰巫环,以辨吉凶。”

郑玄注:“此九巫读皆当为筮,字之误也。”

我无唐贾公彦《周礼疏》和清孙诒让《周礼正义》,不知两位经师怎样注释“九筮”,但估计不会有确诂。

《周礼》有“九贡”、“九赋”等说,义甚明。而九筮,更、咸、式、目、易、比、祠、参、环九字,含义为何,我断断续续查考、思索已逾年,至今仍不得解:到底是在指九种筮名,还是九步仪程,还是九种筮法(占法,包括蓍法、象法和推法)?不敢言。

我敢确定的是:它绝不是什么占术秘语,它应该就是类似民间艺人的春点(或称“唇点”),如果以后有新的发现,考知了九字的确切含义,这个“秘说”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也有些象三千年后的人,会对今日“砖家”、“吐槽”、“粉丝”、“然并卵”等网络词语一脸懵懂一样。

将九字已知字义罗列于下——

更:甲骨文中,字像持鞭以驱之。于省吾释为古“鞭”字。义为鞭驱。周字取义不明。《说文》:“更,改也。”许说非本义。

咸:甲骨文从口、从戌、戌为戊,戊为钺,象斧形,象意戊杀所出之叫声,用义为杀。周字如《周易·咸》,借为感、感应。至东周,《左传·昭公二十一年》“窕则不咸”、《国语·鲁语上》“小赐不咸”,皆以为周遍、普遍。《说文》:“咸,皆、悉也”。许说为后衍义。

式:殷商甲骨文中无。周通“轼”,《周礼·考工记》:“……以揉其式。”汉初通“栻”,古代占卜用具,《史记·龟策列传》:“……平运式,定日月,分衡度,视吉凶。”(“栻”,亦称星盘,是否周初字不明)。《说文》:“式,法也。人工,戈声。”(古“工”与“巫”同意)。

目:甲骨文中有三义,①本义眼,②借为祭名,③看视。《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吕氏春秋·用民》释为网眼:“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易:甲骨文字形,诸家释说纷纭。卜辞义:①借用作“易日”,表天气多云蔽日(注:日当为月),晦暗,时阴时晴“乙亥卜,宾,贞:翊乙亥酒系易日,乙亥酒允易日。”②借为赐,多见,如“庚戌,……贞:易多毋有贝朋。”《周易》通“埸”,田界,边界,《旅》:“丧牛于易。”《说文》:“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许说非本义(蝘蜓说自《汉书·东方朔传》)。秘书指东汉纬书。

比:甲骨文中字象二人比并之形,本义为相亲密,或用作“从”。先秦户籍制度有:五家为比,五比为闾。

祠:殷商甲骨文从口,周字从示,本义为祭。商人或用以代“年”。

参:殷商甲骨文中无此字。周字义为①比,并,参互②检验,验证,如“参验”。

环:周创字,《说文》:“璧也。肉好若一谓之环。”《大戴礼·保傅》:“天子自为开门户,取玩好,自执器皿,亟顾环面,”则为旋、转动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