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城池一般都是方形,为何山东河北这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1014/11153079059.shtml

在我国古代,由于受“天圆地方”传统宇宙观的影响,位于大地之上的一座座城池往往建设成为方形,这样的建筑方式后来逐渐成为了定例和形制。在建立了国家运行基本制度、秩序的周朝,建设城市时须是方形的也成为了一种制度。据《周礼·考工记》对于城市建设的标准就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其中还有一幅方形的城市图,被称为“王城图”,成为后世历朝历代建设城市时所必须要遵循的蓝本。

周王城图

虽然有制度、规定,但是在我国各地古代建设的城池中也不仅仅有方形的,此外还有安徽桐城、上海县、江苏萧县等地的圆形城池,还有一些地方建有不规则形状城池。在不规则形状的城池中就有一种特殊的城,被人们称为“靴城”,其名字的来历是因为这类城的形状类似古代官员所穿的官靴侧面。

古代的官靴

“靴城”在我国北方有山东德州城和河北保定城。

山东德州城

德州城,于明洪武三十年由都督张文杰、指挥徐福始建,为砖城。万历四十年,巡抚都御史黄克缵命济南同知孙森重修,城池周围十一里,高三丈七尺,护城河深一丈。城有五门,东门称长乐、南门称朝阳、正西门称聚秀、偏西门称广川、北门称拱极。德州城外还有罗城,于明正德六年,由守备桂勇、知州宁河建设,嘉靖七年,守备张学、知州何洪增修,周长二十馀里。

清康熙时的德州城

呈“靴形”的德州城,其南城墙为“靴口”,北城墙是“靴底”,“靴子尖”在西北角,今天已成为德州城仅存的一点遗迹。

河北保定城

保定城,城周十二里三百三十步,高三丈五尺,城墙顶宽一丈五尺,有四座城门:东门称望瀛、西门称瞻岳、南门称迎薰、北门称拱极,此外还有四个水门。护城河深一丈、宽三丈,与一亩泉水相通。保定城由元大将张柔自满城移驻保定时,重新建设的城池。明朝建文四年,都督孟善对保定城四个城门外砌了砖石,并且在城上增加垛口。隆庆初年,知府张烈文、贾淇章两人在任时,陆续对全部城墙外砌了砖石。清朝同治十年总督李鸿章对城墙进行了重修,把残破之处全部修复。

保定城

和德州的“靴子城”相比,保定的“靴子城”在方向上恰巧相反,其靴口为北城墙、靴底为南城墙,靴子尖在西南角。

为何两个城池要一反方形城建设的惯例,而要建成“靴子城”呢?

网络上有一些关于德州城为何要建成“靴子”状的文章,对其原因进行了较长篇幅的分析,竟然有堪舆(风水)说、阴阳五行说、北斗七星说、夸父逐日说、胡履说等五种说法。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时的德州城卫星图,其城墙轮廓隐约可见

而网络上对保定城建成“靴子”状的解释就简单得多了,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适应两河交汇的地形,二是需要把在某个建城前已存在的建筑物圈入城中。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时的保定城卫星图,其城墙轮廓清晰可见

其实德州城建成“靴子”状可能也并没有那么复杂,估计也和两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为了适应地形的需要,就像保定城那样,在建城时遇到了特定的地形,因为古人没有今天这样强大的改变地形地貌的力量,并且还必须在那里建设城池,因此只能顺应地形去建设。

国外多边形的城堡

二是出于防御的需要。德州是“燕齐扼塞之冲、水陆会通之道”“北拱神京,襟带赵魏,东省之奥区”,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为了加强城墙的防御力量,就建成了多边形,这样一来就可以像西方的多边形、棱形、星形的城堡那样,可以消除一般城墙保护的盲点,在守城时可以对进攻方的行动做到一目了然。

最后,德州城是不是在建设时,也是需要把已经存在的建筑物要圈进城墙里呢?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