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古代社会的印象,似乎都十分封建和保守,比如男女之间存在授受不亲这样严格的规定,不过,中国的历史光是有文字记录的部分,就长达多年,而在这年的时间里,不同的时代存在着不同的人文风俗。
比如春秋时代人们的开放程度,甚至会超出现代人的想象,比如违背礼法、挑战人伦的不伦之恋,在春秋时期居然十分盛行,而这背后,又有哪些原因?
图片:春秋时代的人们剧照
一、不伦之恋
所谓的不伦之恋,按照现代人类的伦理道德角度评判,因为不应该发生,或者认为是伤风败俗的事情,在春秋时代,这样的事情其实经常发生。
1、南子
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周润发曾经主演过一部电影《孔子》,在这部电影里面,存在着这样一个情节,周润发扮演的孔子,会见了周迅扮演的南子,双方的会见耐人寻味。
而在真正历史上,孔子的徒弟子路,因为听说孔子和南子之间的风言风语,甚至觉得孔子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小人,害得孔子对子路解释了很多,才让子路相信,可能真的是误会孔子了。
南子是卫国卫灵公的夫人,这个南子能嫁给卫国的君主,出生当然不一般,在中国,谈婚论嫁的基础就是门当户对,尤其是在春秋时代,而南子,恰恰是宋国的宗室女子。
图片:南子会见孔子剧照
不过,南子在嫁给卫灵公之前,就和宋国的公子朝有肌肤之亲,换句话说,南子和自己的哥哥有了床笫之欢,并且,南子似乎也没害怕别人知道这件事儿,否则,子路也不会恼火孔子会见南子。
孔子的徒弟都知道这件事,南子的丈夫卫灵公当然也知道,不过,卫灵公没在乎此事,为此,孔子愤愤不已,表示卫灵公就是个无道君主,甚至孔子在编撰《诗经》的时候,还提到卫国的风气实在太不好了。
可话说,即便是按照21世纪的伦理道德来说,南子和哥哥扯在一起,这也太前卫了。
图片:南子和哥哥扯在一起剧照
2、卫灵公
当然,如果单从荒唐的角度来说的话,卫灵公的前卫和荒唐,比起南子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卫灵公本身也养男宠,而且还是明目张胆、不怕别人知道的那种。因此,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对于卫灵公知道南子的行为,但是却不在乎南子的过去这一点来说,这一切都可以解释通了。
因为对于卫灵公那种取向的人来说,他喜欢男子,而不喜欢女的,所以对于南子这个挂名妻子,是否红杏出墙,是否有不检点的行为,卫灵公并不在乎,也懒得去管。这种豁达乐观的表现,其实是一种基于病态的体现。
并且在春秋时候,像卫灵公和南子这样的男女并不在少数,典型的是齐国,齐国曾有位宗室女子,也和自己的亲哥哥有染,而这位女子后来嫁给了鲁国的君主。
鲁国君主知道这件事以后,十分愤怒,不过,还没来得及发怒,就被这个女子伙同自己的哥哥给谋害了。对于这件事儿,儒家学派谴责长达两千年,认为齐国伤风败俗。
图片:南子与卫灵公剧照
二、原因探究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春秋时代,这种让我们现代人都觉得得十分前卫、十分难以理解的现象,会不断的发生?这一切说来话长。
1、文化输出
春秋时代之前,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西周初年奉行分封制——既周天子将蛮荒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以及王族子弟,而王族子弟和功臣去封地建立诸侯政权,所依靠的,不光是周朝背后的支持,还有周朝文化的优越感。
好比现代的西方人,觉得西方的价值观应该在全世界得到普及一样,在当时,周朝文明就是中华大地最为先进的文明。因此周朝的天子认为,周朝的文明应该面向整个华夏大地进行普及。
而周朝册封的诸侯,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成向生番蛮夷传播周朝文化的代表,就这样,在武力和文化的双重支持之下,周朝的文化得以在诸侯国传播。
而周朝的诸侯国里,有不少地区的原住民,原本尚且处于石器社会时代,从石器时代的文明系数,可以反推出这些诸侯国在被周朝的文化教化之前,其实处于原始社会的状态。
图片:原住民处于石器社会时代剧照
2、礼崩乐坏
不过,随着西周的灭亡,诸侯国也随之强盛起来,东周初年的势力,也就相当于一个中等的诸侯国,与此同时,诸侯宗室在和蛮夷共同生活两百多年的岁月里,虽然将周的文化传播给了蛮族,但是,蛮族也将很多原始社会所遗留下来的风俗甚至习惯,反方向影响给了诸侯宗族。
而这些发生在春秋时代,看上去让人感到难以理解的不伦之恋,其实本身都是原始社会文化遗留的一种体现,毕竟,原始社会的人是没有什么伦理可言的,对于原始社会来说,兄妹嫁娶,有时候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当然,在有的部落不允许。
孔子生于鲁国,打小就在鲁国生活,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正是周礼的制定人,孔子一生所为之奔走的就是恢复周礼,因此,孔子对于为卫灵公夫妇的荒唐行为是非常深恶痛绝的,只不过无奈之处在于,孔子对于这种现象一直深感无奈。
图片:孔子四处奔走剧照
其实类似这种现象,大约是在儒家学派取得主导地位以后,才逐渐归于消亡,而消亡的原因,是因为儒家思想成为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在封建法权的痛打下,这些源自原始社会时代的陋习,才最终消失。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春秋时代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成型期,因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代所产生的,到了战国时代以后,在哲学思想方面,其活跃度也明显的不如春秋时代,而到了秦汉以后,在哲学领域,中国的古代思想和哲学也一直处于僵化的状态,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五四运动前后。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