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提到的摆盘方法

《礼记》中记载,“凡进食之礼,左殽(yao,带骨的肉)右胾(zi,大块的肉)。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kuai,切得很细的鱼或肉)炙(zhi,烤熟的肉)处外,醢(hai,肉酱)酱处内;葱(xie,蒸葱)处末,酒浆处右。

这是士大夫与宾客的燕食之礼。这排列方法有个道理在,即食饭燥为阳,在左,羹湿为阴,在右。左殽右胾是因为殽带骨为阳,在左,胾纯肉是阴,在右。如果有酒、浆(浆,酨zai浆,带有醋味的酒)的话,酒在浆之左,《弟子职》云,左酒右浆者也。另外,在《仪礼》中,无葱,而有菹(zu,腌菜)醢,葱应该是特别加的,并不是常规。

盛放这些食物的器具不同,殽在俎,食在敦(dui,古代盛黍稷的器具),酒浆在觶(zhi,青铜酒器),胾、脍、炙、都在豆,胾脍炙醢,庶羞之四豆也。用豆器盛食物,豆器必定是偶数。

《周礼》中提到了做醢即臡(ni,带骨的肉酱)的方法,即先把肉晒干,然后莝(cuo,铡)之,配上粮曲和盐,再用美酒浸泡,放入甀(zhui,坛子类瓦器)中,百日即成。只要吃胾脍,必定配醢。所谓酱为食之主也。

综合几种说法,具体的摆法为,左边,从右到左为,主食,酒,殽,葱。右边,从左到右为,羹,浆,胾,炙,酱,醢,脍。人坐在食与羹之间。

.4.6公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