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成石经中国最早的高考教材

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里的《开成石经》。

游客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开成石经》。

《开成石经》局部。

《开成石经》拓本。

西安碑林,对于普通人是景点,对于书法家是圣殿,而对于学者则是穿越千年的钥匙。

在静静的石碑阵仗中,人们仿佛看见了当年工匠们雕刻的背影,听见了铁器与石头碰撞发出的声音,闻到了穿越千年的缕缕墨香……

号,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众多的宝藏中这个编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西安碑林给《开成石经》的编号。中国清代以前所刻石经颇多,唯《开成石经》保存最为完好,被誉为“古本之终,今本之祖”,是中国重大的一部石刻图书,有着“石质图书馆”之誉,是研究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姓名:《开成石经》

年龄:余岁

职称:国宝级

户籍登记时间:公元年

出生时间:公元年

现住址:西安碑林博物馆

几经辗转的“中国文化原典”

多年前,当唐文宗后来的宰相郑覃和艾居晦、陈玠等众多人终于将历时7年完成的《开成石经》安放在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时,他们不会想到这部皇皇的石刻巨著竟然会经历如此跌宕起伏的故事。

唐末,黄巢起义爆发,唐国都烽火频仍,《开成石经》便与唐长安城一同遭遇战火。到了唐昭宗天佑元年,朱温胁帝迁都洛阳,韩建将原存务本坊国子监内的一部分石经迁至唐尚书省附近的文宣王庙。后梁开平三年至乾化四年,长安驻守刘鄩接受幕吏尹玉羽建议,将其余石经迁至唐尚书省之西隅(今西安社会路一带)。

北宋元祐二年,在陕西漕运使吕大忠的主持下,体量巨大的《开成石经》从地杂民居的唐尚书省故地迁至府学北墉(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由此完成了《开成石经》的最后迁徙,并积淀了西安碑林最早最厚重的文化内涵。与《开成石经》一同迁入碑林现址的还有《石台孝经》及一批著名的唐代碑石,如颜真卿《颜氏家庙碑》、褚遂良《孟法师碑》、徐浩《不空和尚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等书法名碑,共同奠定了西安碑林的基础。

《开成石经》是“庙学合一”的历史见证。多年前,以《开成石经》《石台孝经》等为主的唐代碑石,就被移至长安城里的孔庙存藏了起来。孔庙,在中国古代可分为本庙和学庙两大体系。本庙是孔门弟子、族人及后学者供奉祭祀孔子的场所,具有祖庙性质,如曲阜孔庙。学庙,是在历代都城及地方学校里所建的孔庙,除有祭孔活动外,更多的还附有讲经研学的功能。在都城里修建的孔庙,往往具有规格高、规模大、殿堂宏伟等特点,大多由太学或国子监主管官员及师生供奉,皇帝或皇子及各级官员也常往之。西安孔庙,就是将学习儒家经典的官方学校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相结合的场所。

据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专家介绍,作为较为完整的唐代儒经标准刻本,石经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是校勘整理儒家经典的珍贵实物资料;石经使用唐代通行的楷书写成,对唐代的经籍用字起到了强有力的规范作用,使楷体作为规范字体的地位从此确立,深入人心,并沿用至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开成石经》是中国古代保存最好、时代最早的一套儒家石经,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的原典。

国家文化史上的佳话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一展室,《开成石经》静立于此已逾九百年。它由通石碑组成,现存的每通石碑高约2.16米,宽约0.93米。石碑皆为两面刻字,每面上下分为8栏,每栏约刻字37行,满行10字。经文皆为法度严谨的唐楷小字,每经篇首标题则用唐隶刻成。在石经的末尾刊刻有“开成二年丁巳岁月次于玄日维丁亥”。它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初创的那段历史。

唐代中期,雕版印刷术尚未推广应用于刊刻图书,唐人所读的书籍以手抄卷为主。唐代宗大历年间,国子司业张参详细勘定了儒学五经,并书写于国子监讲论堂的东西两厢墙壁上,使国子监的学生们学有范本。但时日历久,因墙壁“崩剥污蔑”,字迹逐渐漫漶不清,国子祭酒齐皞与太常博士韦公肃,便选用高大、坚实的木料,制作成大型版牍立于墙前,组织学生重新书写儒经于其上,以“五经壁本”之名风行天下。

唐文宗年间,翰林侍讲学士郑覃,鉴于长期以来儒家经典在手抄传承中存在“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的弊端,倡议发起校订六籍,并模仿东汉刻立《熹平石经》于太学的工程,希冀能够勘正范本,以作为后世的典范。这项动议获准:在国子监讲论堂两廊,创立石壁九经及《孝经》《论语》《尔雅》等经,由郑覃主持这项规模浩大的文化工程。

开成二年,《开成石经》竣工,包含了《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经典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等,共计卷,勘定刻字共计枚。

文化学者苗雨说:“因为唐朝印刷术不发达,想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只能传抄儒家经典,传来抄去,笔误颇多,对考试极为不利。唐文宗为了避免儒家经书在流传讲授中产生谬误,遂有了国家刊刻儒经之举。在《开成石经》刻成的第二年,唐国考遂以《太学创置石经诗》作为入贡院面试的题目。也就是说,《开成石经》是唐代科举考试必备‘教材’,被誉为中国最早的‘高考教材’。留下了一段国家文化史上的千古佳话。”

文化遗产的“古今对话”

年5月22日,是一个被写入西安碑林历史的日子。

这一天,大型文化典藏书籍《开成石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首次亮相。同时,《开成石经》的清代精拓本、民国精拓本也一并在该馆展出。其中,西安碑林博物馆年竞拍所得的清代精拓本为首次公开展出,此套拓本共册,墨色均匀,装裱工艺精良,除个别卷册木质夹板有所损坏外,其余均保存完好,是罕见的唐《开成石经》清代整套拓本。这次展出,引发了业界及社会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