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讲究宗法仪礼的周公之邦鲁国,偏偏在

姬周分封、鲁国为长,作为一代大贤周公旦的封地,鲁国从诞生起就是周人在东方的进取基地和统治核心,一直享受着特殊的待遇。周公旦东征灭奄国后,就有意将自己的封地设置在东夷各邦附近,在自己要辅佐成王无法分身的情况下,只能让嫡子伯禽就封,并定都于少昊之墟——也就是后来的曲阜,这就是鲁国的由来。作为姬周仪礼等级体系规范的创制者,周公旦期望自己的子孙们能以这里为根基,教化诸夷、将周人的文明传播到海岱、江淮。为此伯禽就封时带去大批天子赏赐的册典礼器、车马仪仗,还特许鲁国能单独设庙祭祀周文王,使其成为诸侯仰望的宗室“望国”。

可惜周公旦和周王室虽对鲁国寄予厚望,但它的后续发展却只能说是一般,军力国力都远逊近邻齐国不说,连引以自豪的所谓“仪礼”,似乎也仅具其形而已。例如对宗法仪礼最大的冒渎——“弑君”这样的恶性事件,在西周时的鲁国就曾多次发生。而第一次弑君之举,就是伯禽的孙子辈犯下的。周公旦和伯禽父子两代,不仅是封国之君,而且是周天子的主要辅臣,辅佐成王和康王达成了“成康之治”这样的难得盛世。

伯禽薨逝后,其子姬酋继位,是为鲁考公。不过此人在位四年就突然去世,继位的却是其弟姬熙、也就是鲁炀公,这种“兄终弟及”的局面并不符合周礼,不知道是姬酋确实无后、还是发生了隐秘的权力争斗。不过到了姬酋的嫡长子姬宰做国君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姬宰的弟弟姬沸突然发难,弑杀了这位正牌国君。更非同寻常的是,这样的篡逆之举,在国中竟没有引起任何风波,连此时权威极盛的周天子,也没有对姬沸施加任何惩戒,任其窃据了君位。

实际上后来被尊为鲁魏公的姬沸,执政时间长达五十年,是鲁国历史上罕见的长寿国君。根据历史文献分析可以推知,这一弑君事件发生时在位的天子应该是周昭王,这也是一位强势君主,敢于亲征遥远的南方楚人。所以也有人猜想,昭王之所以对姬沸的弑君装聋作哑,是因为前任国君姬宰对天子南征持反对态度,而姬沸却愿意为王前驱、支持南征。当然这都是毫无史料支撑的猜测而已,后来昭王的南征却导致了悲剧性的结果——不仅自己落水身亡,而且让王室六师尽丧、实力大损。

如果这场鲁国内耗背后是否有王室的影子,还难以确认的话,那后来另一位周天子对鲁国继承权的直接干预,却触发了另一场弑君惨剧。某次鲁武公姬敖带长子姬括、幼子姬戏去镐京朝觐天子宣王,周宣王对姬戏十分喜爱,竟强迫武公立幼子为太子,公然违反了周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必然会带来严重后果。武公返国不久即病逝,姬戏继之为君、是为鲁懿公。但长兄姬括之子姬御不满储君之位旁落,就在贵族们支持下起兵诛杀了姬戏、自立为君。而周宣王继续拉偏架,以天子的权威讨伐鲁国,又将鲁人支持的姬御诛杀,强行扶立姬戏的弟弟姬称为君,这就是后来的鲁孝公。经过这番折腾,鲁国公室威望大损,为之后卿族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总之鲁国在西周时政局不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王室关系过于紧密导致的。虽然这让鲁国在诸侯中具有超然地位,但其国内政局却经常受到天子干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