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公元七世纪
地点:长安城朱雀大街
冬至,万物归寂,人如逆流。
旌旗飞舞,鼓乐长鸣,百官仪仗各在其位,禁军骁骑列阵而行,旌旗似真龙奔腾,鼓音如浪潮,绵延不绝。
在开阔的朱雀大道上,于明德门向北遥望,一支队伍正在向南郊圜丘祭坛(今西安隋唐天坛遗址公园)缓缓行进,声势浩荡,一眼不尽。
仪仗之中,一辆鎏金御驾龙游其中,驾前六匹高大骏马为其引道,左右龙武禁军皆在,腰佩陌刀目光警惕,前后均有虎豹骁骑,横刀立马严阵以待,兵士面容尽是冷峻之色。
御驾之中正是大唐帝国的皇帝,不妨试着想象,其中正有一个身影静静安坐,他嘴角微微上扬,神色从容,仿佛世间少有能令其心惊之事。
感恩:帝王万民的“祭天信仰”
对天地朴素的认知和信仰,是先民在黑暗森林里点起的第一堆篝火。
韩愈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色,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便是指长安城的朱雀大街,意为皇帝祭天出行所走的街道。
朱雀街上,此刻旌旗鼓乐虽盛,然而惊涛之下却藏着孤静。为了圜丘祭天,鼓乐署早先便着手预演“夜警晨严”,此刻街上百姓早早就在鼓乐声中回到各自里坊,诺大的朱雀大街只余下皇家鼓乐,而无市井喧嚣。
祭天是古代重大的祭祀活动,常由天子亲自主持,是人与天“沟通”的一种方式,一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于上天滋润万物和哺育众生的感恩之情,二是祈愿来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朱雀大街自修建以来,便成为隋唐两朝历代帝王祭天所走的必经之路。因为朱雀大街位于长安城的中轴线,也是长安城中最为宽阔的街道,其北接皇城朱雀门,至南则达外郭城明德门,符合帝王出行的威仪。
昨夜朱雀,也曾有人在此享尽君临天下的荣耀,然而转眼便归尘土。“西去安西九万九千九百里”,承袭贞观,将大唐疆域开拓到极盛的这位至尊,是否会在祭天“交流”之时,环宇天下,便志得意满,自负之间埋下盛世的祸根。
一盏烛火之下,毫无信仰的人川流不息。
祭天彰显着以皇帝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对天地万物的感恩之情,万千百姓无疑会受其照耀。因为封建王朝的统治仍旧是一种“家天下”的宗法制度,皇帝是大宗,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和表率,庙堂之上的观念大概便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老一辈的人常说:“农民是靠天吃饭的。”
在古代,这“天”既是上苍亦可说是天子。对当时的人来说,生产技术水平相对低下,只能将来年光景寄托于上天的慷慨,或是帝王与民休息的无为政策。若是愿望得到了“实现”,便对庙堂之上感恩戴德,对自然恩泽心怀感激。
祭天一刻,俯瞰苍茫大地。东临日本海、南抵越南、西至咸海、北包贝加尔湖、万民亦奉其圣君之名。这一刻,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个身影定会觉得这不是在祭天,而是他已经成为了“天”。
不久之后,他便会自信满满地带着那个女人走上朝堂,自以为江山美人皆可在手。只是,待到李唐王朝被她翻手覆至掌间之时,不知那一刻风疾缠身的他又会是何等的无奈。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或许那时他才明白自己终究只是个人……而李唐王朝亦会再次因为女色而遭遇大劫。
如今,民间依旧有很多祭祀传统,其中一项便是祭天公,天公即玉皇大帝,是掌控自然万物的天界至尊。祭天公的民俗多流传于东南沿海一带,当地人对此非常重视,往往比迎新春、接财神更加热闹和隆重。
祭祀仪式会从大年初八深夜就开始,一直持续到初九清晨,十分隆重。不夸张的说,当地会有成千上万的烧猪、鸡、鸭成为祭品。祭拜天公时更须得诚心诚意,不得马虎,爆竹会彻夜响个不停,人们的祭拜也会持续到凌晨方才结束。
祭拜天公除了祈愿来年的风调雨顺、家庭和睦、子女平安……最重要的也是表达人们心中对自然万物的感恩之情,此日人人处事皆讲求和气,话语之间尽是感谢之言,人人望空叩拜,即所谓拜天公谢恩。
岁月轮转之间虽已沧海桑田,但感恩万物的情感从未间断,一如母亲的哺育之恩始终成长在婴啼声后。
审美:鬼才设计师的“棋局”
历史的滔滔江水从未断绝,而江山风起、水面波兴引领着一个时代。
白居易诗云:“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其描写的正是唐代长安城对称分布的城市格局,而朱雀大街就是这副棋局的对称轴。
你兴许会好奇这样的手笔会出自何人之手?答案,却是藏在隋朝一位鲜卑族的天才设计师身上。
宇文恺,鲜卑少年,出现显赫,是北朝后期门阀贵族,两岁就被赠爵双泉县伯,六岁时袭祖爵安平郡公。
身在将门,流淌着游牧血脉的少年却不喜弓马,而好读书,实是令人称奇。他博览书纪,解属文,多伎艺,年纪轻轻便掌管城郭、宫室的形制与诸多器物的度量,在建筑科学和工程管理上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天赋。
生长于早已腐朽破旧的汉长安城,又因其身上兼具惊人的建筑设计天赋,或许在他中早就种下了另开乾坤的念头,才能在隋文帝一道旨意下,仅仅九个月,就生生造出了一座名垂千古的帝都。
中国人的对称美的向往有多极致?
古人写诗讲究对仗工整,一字一句之间尚不忘对称之美;四合院民居、灯笼对联、桌椅布置……或许他们自己都未曾注意,但对称之美却早已融入其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宫殿楼阙之间纵横捭阖、方寸之间尽取天地之美,可以说对于对称美,早从先民就已“欲罢不能”了。
而将对称美发挥到极致的或许就是隋唐长安城了,是那条长达五公里的朱雀大街。
长安城始建于隋,兴盛于唐,鬼才设计师宇文恺以朱雀大街为中轴核心,将皇城宫城置于城北,呼应天上的紫薇帝星,外郭城一百零八坊,若周天星辰,环绕其东、西、南三面,长安城被划分成九宫对称格局,其面积是明清北京城的1.45倍,是同时期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的7.29倍。
在更广阔的空间之中,即明德门外,一条由朱雀大街延伸而来的雄阔大道一路向阳,直达最南边的终南山子午谷,在这长达几十公里的度量之中,方见古人向对称美最厚重的倾心。
如此天地格局、壮阔气魄、精绝设计,鲜卑少年自当不负鬼才之称。
可见,长安城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古代先民博大精深的智慧和创造,是他们对美的极致向往。
这种中轴对称的设计思想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周,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西周丰、镐二京遗址也表明其有经过规划的南北中轴线,自公元前11世纪创立,作为关中第一座全国性的都城,为后都城规制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都城中轴线规划布局思想的确立。
这种布局规划的思想甚至影响到了今天西安的城市规划。在“大西安”的规划格局中,九宫对称格局突出明显,这或许便是对传统思想的传承与再造。
如今,对称美依旧活跃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兴许微小但却真实磅礴地跳动着。家中,贴对联挂灯笼、花瓶美酒的摆放,其实你举手投足之间便轻轻带出了对称之美。在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不夜城、西安市政府,这些你无心留意,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建设布局,却是实实在在美的承续。
朱雀大街是一条传承之轴,传承着国人的审美趣味,传承着我们今天之所以为我们的答案。
豪放:“风尘三侠”的激荡人生
豪放许是一种恢弘壮阔的境界,行侠可放荡不羁,入仕亦非蓬蒿之人。
崔立之诗云:“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愿倚天风便,披香奉至尊。”在开阔的朱雀大街上,沿着丝绸之路而来的万国商人和使者络绎不绝,儒生侠士,诗酒剑歌,亦演绎着不朽的唐代传奇。
隋末,京城西市酒肆,灯如白昼,隔着一百五十米宽的朱雀大街,似乎遥遥相望着另一侧同样灯火通明的东市。客舍,炉火之上肉香沸腾,一丽人于桌前梳妆,门外另有一俊逸男子悠然刷马。
忽然,一人乘驴而来,彪形身躯,赤髯如虬,入舍取出馕饼放置炉火之上,侧卧地上静观女子梳妆,门外男子怒起,未决。
女子微微一笑,挥手示意男子不要生气,妆毕后竟上前主动攀谈,三言两语,得知虬髯男子竟与自己乃同姓一家。
虬髯男子邃喜曰:“今夕幸逢一妹。”张氏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公骤拜之。
邃环坐。不多时,一股酒香却从舍内轻轻飘出,还夹带豪爽奔放的笑声……入夜,宵禁下,开阔的朱雀大街清冷寂静,只有城中巡查的南衙禁军时而路过。
奢宽大道,彰显大唐威仪,却更藏有唐人豪放壮阔的原由,一面之缘,饮酒契为朋友,誓不相违。
刘禹锡诗云:“旧事王谢门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盛世繁荣促进科举制的发展,倾覆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贵族政治的根基,终让寒门子弟的豪情和才华得到了空前的释放,这才有了千金散尽的虬髯客。
帝都,朱雀大街东侧安仁坊里巷,舍中敞放着数十个几案,其上尽是珠玉金石之物。一旁坐着一对夫妇,男俊女艳,二人对面还做着一位虬髯男子,正是虬髯客。
其曰:“此尽宝货泉贝之数。吾之所有,悉数充赠。何者?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既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极人臣。红拂以天人之姿,蕰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免之哉!”
虬髯客豪情万丈,本亦有逐鹿天下的雄心,可自从不久前见过那位气度不凡的“天策上将”后,便再也无法说服自己与其相争帝王尊位。和李郎红拂亦不过三五之面,畅谈甚欢,便引为兄妹之交。至此,谈笑之间更将家财倾囊相赠,以助其建功立业。这份潇洒气度、做事魄力,豪放之情不言而喻。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这是李白在那个时代的呐喊,亦是唐人的时代之音,正如余光中形容李白的那样:“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建筑亦是凝固的诗歌。”那个时代,只有唐人才能在中华大地之上,挥斥方遒,写下朱雀大街这样恢弘壮阔的不朽诗篇。
今天,朱雀大街依旧矗立在西安市中,街道繁华,伫立着城隍庙商店、百盛等商业机构,朱雀大街与南二环的交汇处是如今西北最高楼陕西信息大厦。
从朱雀门笔直向南,一路可见小雁塔、西安博物院、陕西省体育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等城市建设,楼市林立中颇有一番开放繁荣的气象。虽然朱雀大街的规模气势远不及往昔,但豪迈开放的精神依旧得以承续。
蓝天依然,白云散漫,行走在种满国槐的朱雀街上,那昔年的豪放壮阔应该能嗅到几分才对……
感恩、审美、豪放……“情感泛滥”的朱雀大街兴许还藏着其他故事,古城的千年夯土下亦埋葬着我们骨子里的深邃情感。
楼台宫阙,道途乘舆,它们或许都有一段故事,背后藏着先人对生活的向往、对情感的执着,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我们今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