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儒家经典中了不起的存在

《周礼》是周朝初期,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所写的一本书。那个时候,儒家创始人孔子还没出生呢?那为什么说《周礼》是儒家经典呢?其实真正的儒家创始人应该是周公姬旦,后来的孔子一直在效法周公,在鲁国传周朝兴旺时候的礼节。而周公旦儿子的封地就在鲁。孔子也是鲁国人。孔子的很多言论,思想跟见解都是来源于周公旦的。所以《周礼》属于儒家经典。《周礼》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到沟渠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行,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各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上古文化史之宝库,所以也是不能不读的好书。冢宰是天官,他是掌管所有官员的长官。他率领下属,掌管天下的治理。是王与属下官员跟百姓联系的纽带。治官的属官有,大宰,由卿一人担任。小宰,由中大夫担任。宰夫,由下大夫四人担任。还配有上士八人,中士六人,还有众下士三十二人。府六人,史十二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除去这些在朝廷的官员,还有侍臣。有宫正,宫伯,膳夫,疱人,内饔,外饔,亨人,甸师,兽人,渔人。鳖人,腊人,医师,食医,疾医,疡医,兽医,酒正,酒人,浆人,凌人,笾人,醢人……各种内侍官员,各有数量。女侍官员,也各有分属,各有人数。官员分的很详细,可以看出在周朝初期,官员的等级就已经划分的非常详细了。相对的等级制度也是相当森严的。所以后来孔子制礼时,等级要求也非常严格。司徒是地官,他掌管天下的教育。他带领下属辅佐王,安定天下各国。教官的属官有,大司徒,由卿一人担任。小司徒,由中大夫二人担任。乡师,由下大夫四人担任。还配有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众下士三十二人。府六人,史十二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还有各等级的教习,明目繁多,等级有差,人数不等。但是人数安排相当严格。大司徒之职掌管国家全部的土地边界,与百姓人数。大司徒不仅要熟知本国地图,还要清楚的掌握,山川地貌,飞虫,走兽的栖息地,跟繁衍生息的规律规则,还有树木山泽,所适合种植生长的植被,庄稼。要知道四季风霜给动植物带来的影响,与补救措施。要知道,土地的产量,在分封诸侯时,才能准确的说出那块地,适合分封给怎样的诸侯,然后该收取多少租税来回报国家。大司徒还有好多的知识要掌握,好多的事情要安排。所以,大司徒的工作是相当不好干的。春官宗伯,是掌管礼的。这也是一大组的官员,很多配置跟其他官极配置是一样的。只是官员的名称有差,人数基本持平。宗伯主要掌管祭祀,一般用实柴来祭祀,日月星辰。用烧柴火来祭祀,司宗,司命,风师,雨师。用血来祭祀,社稷,五祀,五岳。用埋沉来祭祀山林,川泽。用毁折牲体,来祭祀四方跟各种小神。用煮熟切割好的牲肉,跟牲血,还要一些生的牲肉浇灌到地下,来祭祀先祖。夏官司马,是辅佐王掌管诸侯国的政治。管诸侯的疆域大小,给诸侯国制定法律法规。给王推举贤人,建立军队。主要控制国家的治安,以及保护国家安危,阻止外敌侵入。司马下面也是管辖着一批官员,各有定制,各有人数,各有等级,各有分属。秋官是司寇,是掌管刑法的官员。凡事要公正廉明,不徇私枉法。依照律历行事,尽量公平公正。司寇下属也是各有等级,各有人数的。冬官考工计,是考察各地官员是否尽职尽责,各地民情是否安居乐业。各地的土地,设施,山川,河流,是否都在适合的范围内,有没有错漏,需不需要补救,该不该上报。总之,官员分配的细致,管理得就严密,处理得当,人民就没有疾苦。整个《周礼》就是周朝的一部大百科,面面俱到,在任用官员的同时,也考察他们的品质与管理才能。想得周到,做得完备。没想到,在那么远古的时期,对于管理国家已经有了那样完备的机制。读罢深思,才知道古人的智慧是那样的博大恢宏。思想那样缜密深邃。周公,了不起的人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