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夷戎可不是少数民族,说不定

华夷之辨由来已久,什么是华夏?什么又是蛮夷?从三皇五帝到夏启家天下,古代中国完成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过渡的过程。这一时期有些部落由游牧转向农耕,筑城郭开始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但还有部分部落依旧坚持游牧渔猎的迁徙生活。夏商周时期也是中国礼乐文化的形成时期,尤其是在以农耕筑城文化为主的先民中发展最为成熟,周伐商后,为配合政治上维护宗周统治的分封制,周公旦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全面革新,制定了《周礼》,用周人的标准来规范各族和各代礼乐。到春秋时期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平衡,以周王室为核心的有着先进经济文化的各诸侯国自称为“华夏”,而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小诸侯国或部落则被称为“蛮夷”,《左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见这时候的区分是以“文明程度”作为标准,而绝非人种。例如:犬戎,炎黄先祖之近亲;骊戎,姬姓戎人;建立申国的姜姓之戎等等。“蛮、夷、戎、狄”四夷和华夏各国相互混居不断融合,才形成今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原之地,东周国都洛邑周边也分布着所谓的蛮夷。游牧文明陆浑戎,属于姜戎的一支,《左传》记载,陆浑戎原来居住在西北,公元前年东迁洛阳。陆浑戎的服饰、饮食、礼节等与华夏人大不相同,他们披散头发,穿兽皮,不以粮食为食物。陆浑戎国君驹支自言: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后被晋国所灭,亡国后的陆浑后裔以国为姓,称陆、鲁、路、卢、芦等。如今的陆浑关、陆浑山就是很好的佐证。而洛阳周边还分布着扬拒、泉皋、伊洛之戎等等。农耕文明强大如晋国这样的国家,也是被狄戎所包围的,《左传》说:“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其中白狄的姬姓鲜虞部落后来建立了中山国,一度成为中原各诸侯国的心腹大患。同时在东部地区也分布着齐国周边莱夷部落,建立根牟国的东夷,被吴国所灭的淮夷部落,南部有楚国灭掉的蛮人、濮人等等。从春秋中期开始,华夏各国国力有了较大发展,大肆扩张领土,不少的戎狄渐被华夏所征服。由于各族长期和华夏聚居在一起,不断相互影响,文化礼俗等方面的差别逐渐减少。到春秋末年,原来散居于中原各地的蛮夷戎狄差不多都已和华夏融合在一起了。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看,曾经与华夏各国相互混居的各蛮夷已经不存在了。例如:所谓的西戎的一支——秦人,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成为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塑造者,已经不能再称之为戎了。很多“四夷”部落都是姬姜二姓或是与炎黄部落有近亲关系的部族,现今谁是“戎人”“东夷”已经很难说得清了。中山国而未被融合的西戎、北狄,就是后世中原王朝强大的敌人,所以说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相互交往、斗争、融合的一个过程。而最早的四夷与华夏之分说白了就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之分。参考资料:《左传》《史记》《考古学报》等喜欢就加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