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个冬天,我们都知道谁是最值得尊敬的

真正的医者,不只医身体,更医人心。/翟砚军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

每一名中国医学生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之时,都会庄严宣读《医学生誓言》。

“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主义职业。”(《希氏内科学》序言)

“只有一个真正的君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医生。”(德国医生胡费兰德)

在人类从野蛮通向文明的道路上,无数医者如同暗夜里的提灯者,帮助病人走出苦痛的沼泽。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基辛格《论中国》)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这一群最勇敢的人中,医者奋勇当先。

此次“医者”专题,我们礼赞年来影响世界的30位大医者,礼赞冲在一线的抗疫战士和凡人英雄,礼赞“敢较真、敢啃硬骨头”的钟南山和他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团队,礼赞传承“自省、专注与慈悲”人文精神的协和医生,礼赞受伤一个月后乐观“重生”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

然而,医学并非完美的科学,医者亦非圣人,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只有彼此信任,以命相托,才能携手战胜病魔。

人会生病,社会亦是如此。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

真正的医者,不只医身体,更医人心。

在此次疫情期间、在此前的每次疫病暴发期间、在人们每一次遭受病痛折磨的时候,正是这些“亦士亦侠”的医者,尽其所能,守护着我们。

年3月9日,武汉,医院休舱前的最后一晚,医院的江文洋医生结束了自己在方舱的最后一个夜班,如释重负。/拾城赖鑫琳

“请谨记你从医的初衷。从医学院毕业的时候,你们都许下过神圣的誓言。请铭记在心。将誓词贴在储物柜里,贴在浴室镜子上,因为闪念之间,便可迷失方向。”美剧《实习医生格蕾》第六季第15集,理查德·韦伯医生作为前辈,在讲座上向台下的医生们郑重建议道。这是这部剧最感人的场景之一:韦伯举起右手,再次说出每个医生都会铭记于心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我郑重宣誓: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人类。……我将用良知和尊严,按照良好的医疗规范来践行我的职业;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我不会考虑病人的年龄、疾病或残疾、信条、民族起源、性别、国籍、政治、信仰、种族、性取向、社会地位,或任何其他因素;我将保守病人的秘密,即使病人已经死亡;我要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希波克拉底誓言》。/wiki中国的医学生们背的则是这一段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医者,正如马云所说,“亦士亦侠”。“士”指医生专业主义的一面,即医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治病救人,同时推动医疗进步;“侠”则指医生的担当和使命感——当你决定当一名医生,就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然而,“虽万千人,吾往矣”。基辛格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在此次疫情期间、在此前的每次疫病暴发期间、在人们每一次遭受病痛折磨的时候,正是这些“亦士亦侠”的医者,尽其所能,守护着我们。

“亦士亦侠”。/图虫创意

从希波克拉底算起,医生这个职业至少存在2年了多年前,一名学生问了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一个问题:“发掘出一个原始部落的遗址后,你怎么判断这个部落已经进入早期文明阶段?”这名学生是一个名叫R.韦恩·威利斯的英国人,他本以为米德会谈论鱼钩、陶罐或新旧石器,然而,米德的回答是:“受伤后愈合的股骨。”米德解释道:在一个野蛮的部落里,个体的生死取决于残酷的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除了少数特例,多数受伤的个体都无法生存,更别说等到骨伤痊愈了。如果在一个部落的遗址中出现了受伤后愈合的股骨,就说明这些原始人在受伤后得到了同伴的保护和照顾,有人帮助他们包扎伤口,将其带到安全地点,给予耐心的照顾,直至骨伤愈合。“这就标志着原始人类开始懂得怜悯,而怜悯正是文明与野蛮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也就是说,人类文明的起点,源于人们有意愿、有能力救助受伤的同伴。而伤者及救助伤者的同伴,就是最早的患者与医者。

医生正在治疗病人,法国巴黎卢浮宫。/wiki

如果从希波克拉底算起,医生这个职业至少存在2年了。希波克拉底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代末期,到了之后的战国时代,巫、医开始分离,出现了像扁鹊那样的专业医生。相传撰写于战国时代的《周礼》有“医师”章,将医生分为食医(相当于营养师)、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疡医(相当于外科、骨科医生)、兽医等。什么样的医生称得上好医生?被誉为“药王”的唐代医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认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侧重的是医德。

古装剧中的医生形象。/《大明劫》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郎景和认为,“医生的对象是有思想、感情及各种家庭、社会背景的人,而不是发生了什么毛病或故障的机器。所以医生绝不是机械工程师!否则,情感的交流变成了数字的传递,诊病变成了冷酷无情的判断。如果医生只注重检查结果,可能只见病,不见人;如果病人也只相信仪器,可能只见药,不见医”——侧重的是医生的人文关怀。郎景和的老师是“万婴之母”林巧稚,“医生绝不是机械工程师”的看法,正是得自林巧稚的言传身教:她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接生时,她不希望产妇抑制不住阵痛的痛苦去抓冰冷的栏杆,总是会主动伸出温暖的手,给予产妇精神上的支持。有时治愈,经常关怀,总是安慰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