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用力的人生,是一场灾难

来源:有书ID:youshucc《论语》中曾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子贡向孔子请教道:“老师,您说我的同门子夏和子张,哪个更优秀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嘛,他常常超越周礼的要求,而子夏呢,又常常达不到要求。”过了一会儿,子贡又问道:“那是不是说明子张更优秀一些呢?”孔子淡淡一笑,回答了四个字:“过犹不及。”世间之事,若想做得足够好,就要把握一个度。凡事做得太过头,就如同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完美的。《吕氏春秋》有言: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我们只有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才能中正处世,平安顺遂。

1

过骄则败《尚书》有言:“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古人追求中庸之道,讲究花未全开,月未正圆。过度的骄傲违背了天道,最终必定会招致失败。只有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你才会看到天地之博大,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相传,有一个爱好丹青的青年,去向大师诉苦:“大师,我一心一意想要学习丹青,可到今天还没找到一个让我瞧得上眼的师父,您说我该怎么办呢?”大师并没有直接回答青年的问题,而是缓缓说道:“老僧平时最大的嗜好就是饮茶,那便请施主为我画一把茶壶和一只茶杯吧,也让老僧欣赏一下您的画技。”青年一听,立刻抖擞精神,准备把自己最好的画技展示给大师。片刻过后,一幅栩栩如生的“斟茶图”便诞生了:只见一把倾斜的茶壶缓缓吐出一缕清茶,注入茶杯之中。寥寥数笔,栩栩如生。正当青年得意之时,大师却说道:“施主画反啦,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才对。”青年疑惑不解,连忙问道:“大师,哪有茶杯往茶壶里倒茶的道理啊?”大师笑道:“原来你也懂得这个道理啊。你希望那些丹青大师的茶能够注入你的茶杯,可你却把自己的茶杯摆得比那些茶壶还高,这又怎么能有所收获呢?要知道,幽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汪清泉,人把自己放低,才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和优点。”青年人听后恍然大悟,下定决心改掉骄傲的缺点,终于成为了一代丹青大师。过度骄傲,只会蒙蔽你的双眼,让你遭受失败。一个真正通达之人,早已把谦虚视为自身的修养。曾国藩在回忆自己的毕生阅历时,写下了一部《败经》,阐述自己对“败”的感悟。其中一卷就是“骄败”,其中写道:“败家之弊,皆从骄生。骄矜者败,自恃者危。”可见,过度的骄矜,不仅会危害自身,还可能影响一个家族的兴衰。人生很复杂,心焦气燥,一不小心就会判断失误:人生很简单,戒掉骄傲,每一步都带你走向成功。

2

过安则危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在世,打败你的往往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长久处于安逸之中所丧失的忧患意识。曾听人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说有个人死后下了地狱,在去阎罗殿的路上,他遇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邀请他留下来居住,那个人对主人说:“我一生劳碌辛苦,现在只想吃,只想休息,反正就是不想工作。”宫殿主人答道:“那太好了,这里恰巧适合你。我这里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享不尽的清福,而且不需要你做任何事。”那个人听后十分高兴,从此,他每天就在宫殿里吃了睡、睡了吃。起初感到非常快乐,但时间久了,就感到无聊烦闷了。于是,他向主人抱怨说:“这种每天无所事事的日子真没意思,我现在对这种安逸的生活已经提不起兴趣了,你能不能为我找一份工作呢?”宫殿的主人回答说:“对不起,我们这里从来就不曾有过工作。”又过了几个月,这个人实在忍不住了,于是他再一次找到宫殿主人说:“这种整日吃吃喝喝的安逸日子,我实在过不下去了,如果你不给我一份工作,我宁可下地狱。”宫殿主人冷笑道:“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久地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圈,就必然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稳定无比的安乐窝,其实是带走梦想的可怕杀手。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一个强大的企业里,最辛苦的人是谁?”回答很多样,但却很少有人提及“老板”。似乎在很多人眼里,老板是一个公司里最安逸的人了。没事看看报,有事开开会,完全是幸福安逸的生活嘛。其实并非如此。作为一个合格的老板,更多的时候,是要做到身体力行、开拓进取的。不仅要适时改变策略,来迎合顾客的需求,更要时刻警惕着自己的对手。只有老板的思维在不断运转,公司才能蒸蒸日上;若是老板贪图安逸、甘于现状,那这个公司是不会有光明前景的。俗语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我们之所以能够在生命中不断进取,不断发现新的精彩,就是因为我们不会安于现状,我们敢于打破安逸。人生是一场较量,活着说难,却也不难。难的,是如何活出精彩。贪图安逸,不思忧患,只能得到一时的满足,但勇敢向前、勤学苦干,却可以收获拼搏的喜悦。别为了那短暂的安逸,丧失了理想,沉沦了自己。

3

过急则妄

《论语》有言:“欲速则不达。”

所有人都渴望成功,也都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来获取最大的成功。

但过分追求速度,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无法成功,还会让人深陷失败的泥潭。

其实,成功的唯一捷径,就是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一夜成名,有的只是日积月累之下的厚积薄发。

金庸先生曾说:“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事儿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

快时代,慢生活。

不急不躁,在从容中慢慢沉淀,享受过程,我们终会迎来人生境界中的更上一层楼。

著名画家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斯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

严格的弗罗基俄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

达芬奇兴奋地照做了,可是第二堂课,第三堂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

达芬奇有些耐不住性子,便去问老师:

“为什么一直让我画鸡蛋,这有什么好画的?”

老师告诉他:

“你不要心急,这一颗鸡蛋虽然普通,但从不同角度来看,却都不一样,这是基本功。”

达芬奇听完很受启发,耐下性子每天一丝不苟地照着画。

几年以后,他的艺术水平超过了老师,最终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家。

心浮气躁者难成大事,操之过急,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荀子在《劝学》中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人生不能跳跃着前进,我们应当放缓步伐、慢慢沉淀。

要坚信,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不着急,不是不思进取,而是抛开成功表面的名利浮云,从事件本身去观察形势,稳步向前。

4

过取则失

明朝洪自诚有言:“爱重反成仇,薄极反成喜。”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之中,最令人忌惮的就是存有过度索取的心态。

苛求越多,索取越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就越来越淡了。

《神雕侠侣》中备受读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6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