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礼仪的性质和文化

白癜风慈善爱心月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528.html

礼的原形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一些社会习俗。远在伏羲、黄帝时期,社会上在礼乐、占卜、交易、嫁娶、衣冠、夫妇、生产、甲历和八音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相对应的礼仪规则。

伏羲“立礼教以导文,造干革以饰武,丝桑为瑟,均土为,礼乐于是兴矣”。到尧舜时期,吉凶军宾嘉五礼已形成并初具规模,如杜佑《通典》所言:“尧舜之时,五礼成备。”

《通典》

所有人都一致认可的一个事实就是: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但这时间的界限是以成熟的礼仪为开端,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我们认为的以文字的出现为标志。原始礼仪在文明形成时的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礼成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与标志。

在夏、商、周三代,礼是具有延续性的,殷礼始于夏礼,周礼始于殷礼,并且在《礼记》上所记载的这些朝代的礼仪,他们虽有一些不同的内容,但更多的是相重合的地方,因此可以认为这几个朝代礼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也在延续前者的基础上不断的扩大和补充。

周礼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孔子(公元前-前年)的推崇,礼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孔子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他把礼分为仪式和本质两个层次,礼必须通过仪式来具体化,但仪式本身不是目的,他用仁解释礼的本质,强调礼的本质实际上是人们的情感和身心需求的凝聚。

孔子认为不仅仅统治者治理国家需要用礼,而且人们立身处世也需要遵循礼。孔子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并且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食”。孔子自己则“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他在礼仪方面作表率,言行一致,一丝不苟。

孔子

汉代是中国封建礼仪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当时社会上礼仪的地位达到前所未有高度,它已然成为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是人们的行为标准和精神支柱。

在西汉刚建立之时,统治者就非常重视以礼来作为一种约束臣民行为的手段,在皇帝的命令下,叔孙通等礼学大师为西汉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繁琐的礼仪制度。“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到了更为成熟的阶段。

西汉

《周礼》主要是记载一些典章制度,《仪礼》主要是记载人们在行为规范方面的一些规定,《礼记》则带有阐释性,主要是从诸多方面具体说明和解释古礼。

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再到两宋,虽然在此前很多传统礼仪模式已经定型,但是随着这些朝代的发展,他们对既定的礼制和民间礼俗不断的进行补充,使得传统礼仪在顺应朝代发展的潮流中逐渐走向更高阶段。

魏晋南北朝

汉王朝灭亡后,中国社会政局动荡,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知识分子中盛行玄学,清淡成为流行风气,另一方面佛教和道教异军突起,发展迅速,这些都造成了对传统礼仪的极大挑战。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公然表示对礼教的蔑视。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时期,一批礼官、学士在房玄龄、魏征的组织下开始编撰和整理《五礼》,后又被世人称之为《贞观礼》。

唐太宗

到唐高宗显庆三年时期,长孙无忌等人对《五礼》进行了增补,并改称为《新礼》,即后世称呼的《显庆礼》。

唐玄宗即位后,在先祖整理编撰的《贞观礼》《显庆礼》基础上,结合前代隋礼,主持篆修了《大唐开元礼》。《开元礼》较前代礼仪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成为封建礼制的最高典范,此后几个朝代的礼制基本上没有超过它。

唐玄宗

宋代时,礼仪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封建伦理道德融合在一起,礼仪成为统治者实施礼教的有效工具。行礼主要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从嘉靖年问开始,社会上出现了一股越礼逾制的浪潮,人们纷纷向封建传统礼教发起了猛烈冲击,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明代灭亡。

但是随后不久,随着清王朝的建立,清朝又再次加强封建专制统治,使得传统礼仪再一次被奉为金科玉律,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清朝又再次加强封建专制统治

直到现代,礼仪才真正的进行了改革,礼仪不再是统治者奴役和压制民众的工具,不管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礼仪,还是人民社会生活的礼仪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内容,从而真正形成了现代文明礼仪。

参考资料:《仪礼》

作者简介:本文系小马懂游戏的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