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山东人酒桌上特别注重礼仪还有很多规矩

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山东人注重礼仪,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呼。到山东来的外地人,会发现山东的酒桌礼仪丝毫不马虎,座次、敬酒顺序、祝酒辞……每样都不能少,而且喝酒时似乎有“喝不倒不算完”的架势,为什么会这样呢?

1、酒最初是祭祀之用,饮用讲究礼仪

酒在中国诞生后,长久以来都作为祭祀之用,上敬天地,下敬先祖。在祭祀中,酒也是用来敬奉佳宾贵客的必备。正因为酒具有这种特殊的属性,因此也同步产生了酒礼、酒德。如果有人不遵守,不仅是无礼之举让人唾弃,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

喝酒时似乎有“喝不倒不算完”的架势

历史上不遵酒礼而被杀的当推汉将灌夫。灌夫刚强直爽,酒后常失德。汉丞相田蚡娶妻设宴,灌夫酒席上失礼,被田蚡弹劾以不敬罪杀头。尽管田蚡、灌夫早有矛盾,所谓酒后不敬只是借口,但灌夫之死的导火索确实是因为不遵酒礼、酒德。

所以在山东的酒桌上,会常听到有人说诸如“我不给你打酒官司……”之类的话。为何喝酒还能同“官司”二字牵扯上呢?正是因为喝酒要有仪式感,有庄严、肃穆的要求,喝错了很失礼,也很无德,而无德之人自然会惹来祸害和官司。

2、酒礼、酒德起源于儒家

儒家师法周礼,因此有很多著述专门提到了喝酒的礼仪。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这些著述不仅为儒家子弟所熟知,而且也成为一种社会公德。在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中就专门讲述了饮酒的礼仪,比如规定如下:

酒礼、酒德起源于儒家

之一、主宾等人四面对坐,象征四季。为表示尊敬,宾客坐在西北席位上,主人坐于东南席位。

之二、主人宾客献酒食,先献脯酸,宾取脯酿祭先人;再次献酒,宾取酒祭先人,后尝菜品,表示敬意,再次喝一口酒,表示接受献酒之礼。

之三、饮酒时60岁的人三个菜,70岁的四个菜,80岁的五个菜,90岁的六个菜。

之四、入席后主人酌酒献宾,宾回敬主人,主人斟酒自饮后再斟酒劝宾饮下。

之五、喝酒中,可设立司正监酒。按年龄大小,酒菜上来后彼此劝酒,不计其数,尽兴为止。饮酒时间的掌握,以早上不耽误早朝、晚上不耽误办事为原则。

山东人讲究喝酒要有仪式感

《仪礼》还指明,饮酒要宾客贵贱分明,招待规格高低清楚,长幼皆被恩泽,不能遗漏,喝酒要痛快又井然有序。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后,很多礼仪已不被人所遵守。以至于汉朝成立后,刘邦专门请来儒家子弟开办“培训班”,身体力行去学习。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曾发生过至少5起大规模的北人南渡大移民,这也是中原礼仪文化传播的过程。虽然有些礼仪已散失,但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人始终坚守着许多传统,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3、山东人酒文化实为历史传承

知道上述的前提,再来看山东人在酒桌上的礼仪,就知道这其实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比如在山东喝酒,要有席位差别,以此标明宾主双方身份;要喝够,所谓“不计其数,尽兴为止”;要根据年龄大小依次敬酒;要有祝酒辞……

也不要太过讲究喝酒的规矩

有人认为,山东人喝酒讲规矩是陋习,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也是对酒实为礼仪载体、社交载体的认识不足。当然,太过讲究喝酒的礼仪和规矩,容易让人尤其是年轻人反感,所以在非正式场合下,大家喝酒还是要轻松自然一些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