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制裁的全面升级,中国也开始做好了相关防范。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密单位针对某些重要的高精尖科技工程技术的保密工作。
但是在古代,中国进行情报活动是什么时候?
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情报活动的萌芽。
文字出现以前,古人主要靠口耳相传、行动模仿、结绳刻木等方法传递情报。随着文字的发明和知识的累积,情报文献相继问世,例如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就出现了有关侦查敌情和军事预测的记录。
后来,伴随封建王朝更替而起的政治、军事活动更是催生了诸多情报“成果”。
那古代中国有情报搜集和保密单位吗?
还真有。
我国古代对公文的保密可追溯至夏朝。
据史书记载,太史令将“图法”(即国家重要典志、档案)“宫藏”,商朝时又设立守藏史这一官职,负责保管公务文书和典册。
同时,夏商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官职——秘祝,专门负责处理政务和军务秘密,兼有保密职能。
周朝继承了商朝的优良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
《周礼》中记载:“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禁令。”而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周守藏室之史也。”
也就是说,著名的思想家老子还曾经担任过周朝的“中央档案馆馆长”,掌管周朝所有的档案。
这样一来,周朝在老子眼里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周朝为什么这么放心老子?
还有老子为什么最后不知所踪?真的是骑牛西去了?会不会有其他原因逼迫老子消失?
也就是说老子可能不仅仅是周朝的保密人员,还可能是最高保密机关长,也就是后世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
细思极恐。
严重怀疑《老子》这本书就是密码本,因为完全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