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聘之礼是一种什么样的礼仪

北京治白癜风的费用 http://pf.39.net/bdfyy/

“朝聘之礼”我第一次看见这个词,理解的是“早上送聘礼的礼节”,属于嘉礼的范畴。

聘礼

但其实“朝”并非修饰限定“聘”,而是和“聘”是并列关系。指诸侯派使者或亲自定期觐见天子的礼仪,从双方的关系看,存在主客关系,属于“五礼”当中的“宾礼”。

起源

《礼记·王制》规定,诸侯每年都要派士大夫前往王都拜见天子,称为“小聘”;诸侯每三年要派公卿(身份高于士大夫)前去拜见天子,称为“大聘”;诸侯每五年须亲自前往王都拜见天子,称为“朝”。这是在商周时期,负责“朝聘之礼”的官员叫宗伯。

《周礼·春官·大宗伯》对会见的名目有繁多的规定:“大宗伯……以宾礼亲邦,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兆曰视。”

程序

为了显示诸侯对天子的敬重,也为了显示诸侯的臣服之意,“朝聘”有严格的礼仪规范,大致有五个步骤。第一步是“效劳”。天子派人(往往是宗伯)迎接并慰问来宾。第二步是“赐舍”。宗伯安排来宾“朝聘”期间的食宿诸事。第三步是“朝觐”。来宾正式拜见天子并向天子献上礼物(礼物是岁贡之外的)。第四步是“请罪”。来宾礼貌性地向天子表示自己做得不好,求天子宽恕。最后一步是“赐礼”。天子赏赐来宾一些礼物(通常是象征性,比如胙肉)。

胙肉

发展

“朝聘之礼”原本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享受,但避春秋战国时,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也纷纷采用了朝聘之礼。秦统一中国后,中国在多年的时间里称雄于东方,期间各国派使节前来时,中国基本上都以朝聘仪式接待。唐代编撰的《通典》在礼部六十六就有相关的记载记载,摘录如下:

“三曰宾礼,其仪有六:一,番国主来朝;二,戒番国主见;三,番主奉见;四,受番使表及币;五,宴番国主;六,宴番国使。”

番就是别国。

在《清史稿》也有相关记载,《清史稿·礼志二》有言:

“宾礼:藩国通礼,山海诸国朝贡礼,敕封藩服礼,外国公使觐见礼……”

所以“朝聘之礼”,在先秦之后,也可指藩属国使节前来觐见中国皇帝的礼仪。

结果

自始皇帝一统之后,中国以统一为主,因此“四夷来朝”的说法不绝于书。一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人的用坚船利炮敲开了古老的东方国度的大门,清王朝才废弃了“朝聘之礼”,以卑微的姿态,用现代外交礼仪与各国打交道。

现在

现代的国与国之间,以平等姿态交流沟通,“朝聘之礼”的确用不到了。可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流用到礼仪并不会过时。

展望

希望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用“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刀枪。”让“礼仪之邦”声名重新焕发活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9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