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如《马王堆三号墓遣册》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中的“汉服”是指汉朝的服饰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而成书于唐朝的《蛮书》的记载:“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中的“汉服”指的则是汉人的服饰礼仪制度。
(古代汉服)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春秋战国时期,衣服的款式空前丰富,主要表现在深衣和胡服上。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创造了深衣。
秦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各项制度,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蝉衣内有中衣、深衣。西汉时典型的女子深衣,有直裾和曲裾两种,裁剪已经不同于战国深衣。西汉男子深衣外衣领口詹宽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为方便活动,后襟自膝盖以下作梯形挖缺,使两侧襟成燕尾状。汉代女子劳动时喜欢上着断襦,下着长裙,敝屣上面装饰腰带长垂;汉代男子劳动时上着断襦,下着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士农工商皆可穿着。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服装也不能例外。现代服饰一般分为时髦、流行与传统3类。服装设计网络化已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新理念,在网络服装设计的指引下我们提出“虚拟服装设计,超维视觉服装设计,绿色服装设计,文化内涵服装设计”等现代服装设计理念。西方现代服装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是法国。年巴黎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介绍服装式样的期刊《靓妆信史》;年巴黎举办了第一场世界时装博览会;20世纪初,法国服装大师保罗·波烈特(PaulPoiret)大胆废除了“紧身胸衣”,开始使女装走向现代之路,所以法国服装文化的发展是西方现代服装文化发展的典型,对于法国服装文化的剖析有助于理解西方现代服装文化的架构和实质。
法国服装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民族性,表现了法兰西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内涵,保持着法国宫廷的贵族气息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简洁大方,所以法国服装体现的是传统和现实的结合。法国在各方面都保持和发展了过去的传统,包括法国的建筑、法国的城镇风貌甚至法国的语言文学等莫不如此。
法国人的思维并不非常慎密,但是具有极强的艺术感。虽然有伏尔泰、狄得罗、卢梭等著名的思想家,但是除了孟德思鸠以外,其他人的思想更具有感染力,更具有鼓动力,但都缺乏体系性。虽然法国拥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巨匠莫里埃、雨果和巴尔扎克,但是法国人骨子里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即便是巴尔扎克这个现实主义的高峰,其本人的生活经历则并没有充满现实的理性,而是表现了浪漫的冲动。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法国的服装文化同样也具有不够慎密但是极具感染力的特征。
法国服装文化来源于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的贵族服饰文化。历史上贵族服饰文化产生了诸如R.贝丹这样著名的裁缝,有了所谓的时装工场和时装店。但是当时的服装无论从制作上还是从设计上基本上都是以个人为中心展开,而且只是为特定的个人服务的,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服装产业。所谓的时装工场和时装店只具有工厂和店的基本雏形,并不类同于现在的时装工场和时装店。这一切使得贵族服装文化局限在一个狭小天地里,并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法国人保持和发扬了西方社会的视角和规则,他就成了西方现代服装的中心。而日本服装拥有东方人的视角和规则,从70年代开始,出现在世界服装舞台,带来了一股东方冲击波。川玖保玲、三宅一生和山本耀司作为日本服装的代表人物,成了世界一流的设计师。他们的作品在西方人眼里,觉得“怪异”、“反传统”、“反时尚”,这是西方人眼中误解的东方美。
小编为您讲解一下为啥汉服那么好看,但是如今的人为什么都不穿汉服,而穿法国制作的现代服装那。
请问是不如今的人都不认可传统文化的服装啦吗!我想告诉你们,中国源于传统文化。
我们常说汉服是汉民族的民族服饰,是汉民族几千年来都一直穿的民族服饰。于是就有许多人疑惑不解,既然汉服是我们的民族服饰,那么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有人穿汉服呢?为什么同样作为民族服饰的藏袍、蒙古袍,甚至日本的和服、韩国的朝鲜服等,都会经常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却很难寻觅汉服的踪影呢?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汉服的发展历史,知道了汉服的发展历史,就知道汉服是怎么从汉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消失。
(现代服装)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都是礼仪之邦,大到出使国家,小到衣食住行,我们都十分注重细节,处处体现出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其中汉服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纺织、蜡染、锦绣等体现美学的独特工艺在汉服的制作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而汉服之所以能生生不息的流传千年,不仅是因为经得起时光打磨的美,更因为其中浓缩了历史的变迁非常有纪念的意义!
汉服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所以穿起来也比较麻烦,可能这种服装风格就不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试想一下穿着汉服去挤地铁会不会一不小心衣服就会被撕破呢。但是即使是这样,现在汉服在我们国家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也确实不应该被遗忘,穿汉服本来就是一件自愿的事情,小编认为如果喜欢可以光明正大的穿出去,不过不喜欢也请不要向别人投以异样的眼光,也希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一直流传下去。
(作者:历史悠久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