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领导酒霸新员工想到,酒桌文化背后是

这几天某银行领导酒霸新员工的新闻,又刺激了网友们敏感的神经!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而“酒”本身也没有善恶之分,但不是所有的东西装进“文化”的套子,就可以佯装自己代表着文化,那些所谓的“酒桌文化”“酒霸行为”就是佯装文化的典型。

酒文化的内核不是酒,而是礼。中国是个讲礼的国家,我们一直以“礼仪之邦”而自豪。从西周的大圣人周公订定礼制开始,礼制就在中国传承了余年至今,构成了中国人社会生活的人际关系规则,我们的言谈举止都要契合礼的规约才能被社会所接受。

01饮酒礼溯源

饮酒礼仪可以追溯到西周礼制“乡饮酒礼”,这里的“乡”是指两个人对坐而食,后来引申为聚落会饮,又引申为行政单位“乡”。古籍《仪礼》就有关于乡饮酒礼的记载。有很多人认为,乡饮酒礼是周公的发明,事实上该礼源起殷商时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在西周逐渐完善成型。殷商的饮酒礼并不是一项独立的社会活动,而是在举办祭祀活动时伴生而行,商王为了赏赐有功之臣,就会举办饮酒仪式。到了西周时期,饮酒礼开始从祭祀活动中独立出来,并且有了固定的饮酒仪式。

从《尚书》等文献可知,殷商的君王是非常勤于王政的,并不好酒,即使饮酒也很有节制,绝不酗酒滥饮。有人可能要反驳了,说《史记·殷本纪》中不是记载了商纣王“酒池肉林”的故事吗?没错,作为殷商末代君主,纣王的确滥饮无度,而殷商就是从这位君王开始,开启了奢靡的饮酒之风。

商纣王酗酒失德而亡国的故事历历在目,因此周武王灭商以后,西周统治者们就严禁滥饮无度,进一步规范了饮酒礼仪规范。如《尚书·无逸》中记载周公劝诫周成王不要酗酒,“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就是说,我王可别学商纣王那个德行,把酗酒当成酒德。可见西周饮酒是有度有德的。

影视剧中的周天子形象

02乡饮酒礼的程序

乡饮酒礼是西周六礼——嘉礼之一,是在古代乡学中举行酒会的礼节。说到周礼,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繁文缛节。在今天看来,乡饮酒礼的仪式也的确复杂,包括谋宾、迎宾、献宾、乐宾、旅酬、无算爵无算乐、宾返拜等程序,不把这些程序走完,体现不出主人对宾客的尊重和礼遇。

这些程序从字面意思上看比较难懂,那我们就逐个解释解释:

谋宾:就是商量请哪些人。由一乡之中掌管政教禁令的乡大夫和乡中教师一块商量宾客的人选,然后把宾客分为宾、介(陪宾)和众宾三类,宾、介各一人,众宾有多人,还得从众宾中选出三个人作为他们的代表。

迎宾:古代请人喝酒仪式感很足,不像今天随便打个电话发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9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