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求知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尔爱

北京皮炎医院电话 http://pf.39.net/bdfyy/zjdy/210611/9051917.html
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1)。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1)杨伯峻:“告”,从前人读为梏,gu,入声。“朔”,每月的第一天,初一。“饩”,章戏,xi。“告朔饩羊”,古代的一种制度。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这历书包括那年有无闰月,每月初一是哪一天,因之叫“颁告朔”。诸侯接受了这一历书,藏于神庙。每逢初一,便杀一只活羊祭于庙,然后回到朝廷听政。这祭庙叫做“告朔”,听政叫做“视朔”,或者“听朔”。到子贡的时候,每月初一,鲁君不但不亲临祖庙,而且也不听政,只是杀一只活羊“虚应故事”罢了。所以子贡认为不必留此形式,不如干脆连羊也不杀。孔子却认为尽管这是残存的形式,也比什么也不留好。钱穆:告朔,此有两说:一、周礼,天子于每岁季冬,颁发来岁每月之朔日,遍告诸侯,诸侯受而藏之于始祖之庙。每月朔,请于庙而颁之于国人,称告朔。告,音古笃反。又一说,周天子于岁终以来岁十二月之朔布告天下诸侯,诸侯以饩羊款待告朔之使者。告朔,上告下也。告读如字。饩羊,依上说,告朔兼有祭,其礼用一羊,杀而不烹。凡牲,系养曰牢,烹而熟之曰飨,杀而未烹曰饩。依下说,饩谓馈客。杨伯峻先生译文:子贡要把鲁国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去而不用。孔子说道:“赐呀!你可惜那只羊,我可惜那种礼。”钱穆先生试译:子贡欲把每月在庙告朔所宰的那头腥羊也去了。先生说:“赐呀!你爱惜那一羊,我爱惜那一礼呀。”陈晓芬译文:子贡欲取消每月初一用于告祭祖庙的那只羊。孔子说:“赐呀!你爱惜的是那只羊,我爱惜的是那礼。”告朔之时,需要杀一只羊用于祭祀,这是一种消耗。而当牛羊匮乏时,就构成浪费了。我认为子贡欲去饩羊,是基于简化礼仪,节约资财的立场而提出的一个建议。但孔子却不同意这一提议,他认为告朔杀羊是古制,先王即然有规定就应当严格遵守。这反映了孔子维护周礼的态度。杀一只羊虽然可惜,但保存了周礼。如果不杀羊,那怎么举行告朔之礼呢?维护周礼是孔子的一贯态度,但也不是绝对反对变通。比如,《子罕》中记载: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周麻制作冠冕,是周礼的规定。但是后来人们改用丝绸,从便从俭。这样无损于礼的实质,所以孔子表示可以随众。拜见天子、君王,依据周礼规定,应当在堂下有跪拜,可是后来人们却改成在堂上跪拜。臣下升高一阶,天子或君主的尊严必然要受到损害。这是孔子不能接受的,所以他表示,虽然违背众人,也要遵守堂下跪拜的古礼。在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到,孔子不反对古礼变通是在无伤礼实质的前提下。以纯代麻以从俭是被认可的。但以拜上代拜下,有僭越之嫌,虽违众也不可遵从。现在讲子贡欲去告朔之羊,孔子以为这个做法破坏古礼,不在变通许可的范围内。羊固然可惜,但维护周礼更为重要。所以孔子说,你爱的是羊,而我爱的是礼。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陈晓芬《论语译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