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晚上,温州市国学文化研究会第十六期国学讲座如约进行,此次讲座主题为“侯一元的礼学思想与实践”,主讲嘉宾为温州大学陈瑞赞。
经学(礼学)是温州国学的重要学术传统。“永嘉学派”诸子注重探究典章制度,推崇以礼为治,大多从《周礼》等制度性资源中抉发为治之方,如薛季宣《周礼释疑》,陈傅良《周礼说》《周官制度精华》,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等,都是精研礼学之作。到了清代,瑞安孙希旦著《礼记集解》,孙诒让著《周礼正义》《周官政要》等,代表了永嘉经学的又一个高峰。在两个高峰之间,明代温州学者的礼学成就更多地体现在实践方面,在社会政治领域引起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有卓敬、章纶、王瓒、张璁等,侯一元也是其中的一员。
侯一元(—),字舜举,号二谷,乐清缑山(今蒲岐镇侯宅村)人。官至江西左布政使,辞官归,在家乡创办环壁书院。侯一元自其父侯廷训开始就迁居温州府城,居于松台山东麓、小雁池西偏,其地与宋儒周行己之浮沚旧居相近,即温州市区之侯衙巷(年旧城改造后消失)。侯一元与其父侯廷训同朝为官,被称为“父子进士而同朝”。侯一元作为王阳明再传弟子,师从邹守益,是阳明再传弟子,侯一元对“良知”学的特点深有体会,他的论学也较为圆融,注重变通。其在经学(礼学)、理学(心学)、文学(“唐宋派”主要作家)、史学(方志学、谱牒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书法、音乐(古琴)、中医等方面也都有非凡的造诣,堪称明代温州一位博学之士。
侯一元礼学思想的特点:
一是坚持从儒家礼学经典出发。侯一元在讨论过程中始终将儒家礼学经典作为依据,上述几篇文章所援引的经文有《仪礼·士冠礼》《礼记·内则》《礼记·玉藻》《礼记·王制》等篇,同时也引用了《易经》《左传》《论语》等典籍中的相关内容。
二是勇于怀疑。侯一元既不拘泥于对经典的传统解释,也不盲目认同世俗流行的观点,善于从人们习焉不察的地方发现问题(如冠礼跪坐与站立),并通过对经典的细致分析,得出通达的结论,让人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是充满通变精神和实践理性。他在《冠范》一文中明确赞同“礼本人情”(“禮非天降地出,人情而已”)的观点,他所提出的解释也确实十分符合人情人性,具有简便可行的特点。
礼学是实学,重在实践。侯一元的礼学思想充满通变精神和实践理性,他也利用自己士大夫的身份和地位积极投身礼学实践,试图对其所在社会的礼制建构发挥引领作用。
陈瑞赞个人简介:文学博士,温州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典文学与古典文献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古典诗词、明清文学、地方历史文化等。参与大型重点古籍整理项目《全清词》的编纂。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历年来陆续在《文献》、《图书馆杂志》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多篇,独立或参与完成古籍整理专著《东瓯逸事汇录》《龙腾东瓯——温州历代龙舟题咏》《江心屿诗词选》等10余部。入选温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温州市“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此次讲座主持由温州市瓯海区博和国学发展中心共学师友陈小萍主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