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寓言故事的反派角色都是宋国人或者楚

昨天,我们学了一篇新课文,叫做《自相矛盾》。可是,我突然想到,我什么卖矛和盾的商人偏是楚国人呢?你可能觉得设个问题很好笑,这可能就是恰巧是楚国人呀,有什么好奇怪的呢?但是,当我也搜索了其他寓言故事后,我得出了一个惊人的规律。

刻舟求剑,主角楚国人;买椟还珠,主角楚国人;自相矛盾,主角楚国人;画蛇添足,主角楚国人;一叶障目,主角楚国人;叶公好龙,主角楚国人......

趾高气昂,主角宋国人;智子疑邻,主角宋国人;守株待兔,主角宋国人;揠苗助长,主角宋国人;不龟手药,主角宋国人;野人献曝,主角宋国人......

这是为什么呢?我搜索了一下资料,发现原因如下:

第一个,是地域歧视

因为宋人是商人的后裔,而其他国家则是周人的后裔。周人后裔不能理解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人后裔——宋人的一些想法,导致了地域歧视。

第二个,则是文化上的歧视。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

说明春秋时期宋人早已抛弃了殷礼,同化于周礼。但是虽然宋人已经渐渐抛弃了殷礼,但是在一些习俗上面,或者思维方式肯定是不那么容易被抛弃的。

(如谷爱凌接受采访时,说的是“真的很好玩。一直以来,我都在享受。”而中国思维则是感谢教练,感谢中国对我的扶持…这就是思维范式的不同)

“殷人尚鬼”。“尚鬼”是殷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在形容夏商周三代的时代特征时,曾用过“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一句话来形容,这句话里的“质”也就是质朴、淳朴的意思。孔子曾用“文质彬彬”来作为君子的标准。也就是结合周人的“文”和商人的“质”。

说到质朴,总是能想到乡间淳朴的民风,所以周人后裔对商人后裔——宋人的看法就觉得他们可能很“傻”。然而乡下人真的像城里人说的那样傻吗?显然不是。

而且,宋国人脑筋活,善于经商,国内商业文化繁荣昌盛,经济发达,城市发展走在各诸侯国的前面,其都城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商业都会。

第三个,是善于编寓言故事几个人(韩非、庄周、列御寇)听到的来自宋、楚等国的故事来源于其他国家。

韩国以郑国都城为新都,出生于此的韩非肯定获取了不少郑国人的故事。而郑国靠宋国近,他听到编排宋国人的段子也很正常。而韩非就将不少宋国故事当做反面教材记录在自己的著作里。

庄周本身就是宋国人,而宋国靠楚国近,楚王甚至还派人去请他出山从政。所以他记载的编排宋人楚人的段子多也正常。而且楚国被其他六国称之为南蛮,那么写一些将楚国人作为反派的故事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列御寇本身也是郑国人,他的弟子虽然不知道来自何方,在哪里讲学,但既然假托其师祖名义著作,引用其师祖故乡的传闻作为寓言材料也是正常的。

这就是我的一点分享,谢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