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仅代表个人复习的知识体系,不代表任何院校考研的复习重点,且供个人复习所用,其他人可参考,后果自负。
本篇参一些资料所写,主要用于补充个人的知识体系,不代表任何深刻的学术观点。
参考资料:
徐兴无老师某年在夏令营讲授的文献学课程讲义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老师主编
《中国文学》(先秦两汉卷),刘黎明老师主编
“五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四书五经”,但是放到专业课的学习上,隶属于“经学”范畴。何谓“经学”?即从汉起后世为“五经”所作的注、疏等批校用于方便学习“五经”的一门学科。
若从“经学”来谈“五经”,会涉及到“五经”到后世的演变,这属于“经学”的构成部分,与我目前需要考虑的无关。感兴趣的可去查经学意义上的“五经”的发展,与之相关的词汇“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等。与之相关的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深究起来是一门极深奥的学问,在此不作过多叙述。
“六经次序”
六经次序与今古文经,是汉代经学文献体系的经与纬。这里只谈次序,不谈今古文之争。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首列“次第”之例:五经六籍,圣人设教,训诱机要,宁有短长?然时有浇淳,随病投药,不相沿袭,岂无先后?所以次第互有不同。如《礼记?经解》之说,以《诗》为首。而王俭《七志》,《孝经》为初。原其后前,义各有旨,今欲以著述早晚,经义总别,以成次第。
“用《易》居前”的次第:易书诗礼乐春秋。“今文经学”
“以《诗》为首”的次第:诗书礼乐易春秋。“古文经学”
“古文家的排列次序是按六经产生的时代的早晚,今文家却是按六经内容程度的浅深。”(周予同《经今古文学》)
“五经次序”
“五经”的由来:
《庄子?天运》: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
今文家说《乐》本无经,附于《诗》中;古文家说有《乐经》,秦焚书后亡。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始有“五经”之称。
东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
“五经”中的“礼”,汉时指《仪礼》,后世将《仪礼》、《周礼》与《礼记》合称“三礼”
相传孔子以“五经”为教材,所以今文经学家以其深浅程度及课程安排之先后,将“五经”依次排列为:《诗》、《书》、《礼》、《易》、《春秋》;而古文经学家则依据其产生时代先后之理解,将“五经”依次排列为:《易》、《书》、《诗》、《礼》、《春秋》。古文经学家对诸经产生时代的论断虽不正确,但宋版《十三经注疏》中的诸经次第,基本承袭古文经学家的观点,至今仍被人们采用。
苏天A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