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稞作品从传统造物哲学出发,打造儿童

自创

资源

视野

Cases·Cooperation·View

上期我们解读了中国的传统游戏,并进行了重塑传统游戏的探索。然而不可否认,当代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从前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游戏最重要的载体——儿童的非正式游玩场所,如乡野、街头巷尾、院落、屋顶等少有存焉,甚至三五成群的结伴游戏模式也都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从某种意义上,大部分东方传统游戏缺乏必要的、赖以生存的土壤。

▲中国传统游戏:投壶

我们面临一个新的议题,那就是当代的儿童游戏,通常更多地由不同的专用玩耍空间和器具组合形成场所载体,在这个新的逻辑和语境下,

我们将如何去打造具有东方风格的

原创儿童游乐场所?

▲最早的营造和工艺之书《周礼考工记》

当我们提及东方美学

它最根源的思想是什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古代的造物原则和价值标准,是形而上文化精神之“道”,对形而下之“器”的规约,它是东方哲学的发源,亦是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精华。

流传至今的最早工艺之书《考工记》阐释了最初的东方美学标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匠人营国,工匠雕琢器物,均以场所、材料、工艺、使用功能为衡量,进而发展出一套和谐含蓄的东方美学。

▲宋代应县木塔细部

这一套东方美学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建筑、家具和器物上,拙朴之石、欣欣之木、浑厚青铜、润玉清瓷,均被琢磨成为“巧而得体、精而合宜”的姿态。

▲宋代瓷器、明代家具都是体现

“巧而得体、精而合宜”东方造物审美的集大成者

这其中,具有天地灵气和生命温度的木,作为“美材”,尤得古人偏爱,随王朝更迭,前朝之木作恢弘往往被付之一炬。然而废墟之上又辟新篇,不变的是几千载对建筑和家具的独特木构艺术形式孜孜不倦的打磨。

▲唐代佛光寺大殿斗拱及出檐木构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选取木材这种自然、传统而又最契合东方美学的材料,作为对东方风格儿童场所的一种材料探索?我们又该如何用这种传统的东方美材,打造独特的东方意匠之美呢?

东西方都有使用木材进行建造的历史

它们有何不同,又走向何方?

木材并非东方审美专属,纵观人类的文明史,它在东西方作为建构材料,均被广泛使用。然而在材料背后的木构逻辑却又完全迥异。西方木构以观感而言,我们更容易在童话中找到它的原型——森林中的小木屋。同样作为庇护所,它更多地使用堆叠、拼贴的搭建语言,体现自然粗犷的风格。

这种木材的搭建逻辑,在有着浓厚森林文化的欧洲,一直作为一种文化和审美被传承至今。在现代西方的儿童场所之中,不论是秋千、娃娃屋,还是组合式的游戏器具,都能够看到这种文化延续的影响。体现在器具的结构和构造上,它们大都基于木材的叠搭和拼贴,使用钉胶作为连接体系,并更多地被安放在自然环境之中,延续着孩子们对童话森林木屋的瑰丽想象。

▲西式木构秋千、娃娃屋及组合式的游戏器具,都能够看到森林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而中国传统木作,不论恢弘如大殿斗拱,还是纤巧若明代家具,或是鲁班锁等木器玩具,都暗藏着一条将材料之美发挥到极致的木构造逻辑——结构和构造本身亦为精妙装饰。不用一钉一胶,斗拱相承,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了东方哲学的审美和智慧。

▲典型中式木作结构和构造

然而,步入近代之后,随着西方现代文化的快速传播,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传统木作渐渐淡出主流,成为小众和边缘化的物事,甚至木材,也仅仅成为建筑和众多构筑物中的大量辅料而存在。在空前强调文化自信、国潮风起云涌的当下,传统木作精髓的传承,成为迫在眉睫的文化需求——它已经逐渐成为中国设计界的一种共识,我们越来越多地在家具、器物、建筑设计、室内装修、景观营造和各类文创产品中看到传统木作文化的身影。

那么,这种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木构艺术,是否能够在我们的儿童场所和游乐器具中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和实现东方美学的复兴呢?

从愿景出发,我们认为可以并且应当,只因所谓复兴,源于那些我们曾经的辉煌,我们有这样的自信,在现在和不远的将来终将重塑和放大它们的灼灼光华;而在需求方面,越来越多的现代中式社区场景,缺乏与之风格匹配的儿童游玩场所和器具;同时我们也期望着我们的孩童,能够有更多认知东方文化和美学的机会——而玩耍中获得的认知,通常能够陪伴终生的成长。

在现代城市空间和社区场景中

如何打造具有东方美学价值的游玩空间和器具?

基于对东方美学的儒慕和理解,我们在南通万科童玩器具的研发中,进行了一次将东方美学融入现代游玩器具的系统性尝试。弘扬现代中式美学,一直都是万科社区文化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为此,我们从风格-玩法-价值观多个维度,打造一整套具有现代东方美学的原创童玩器具,以契合并提升社区的文化气质。它遵循“形式追随功能,品质源于体验,风格融入审美”的底层、中层和顶层逻辑,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基于以下原则:

巧而得体

形式追随功能

以秋千为例,我们选取中式建筑典型的三角屋架作为秋千架支撑结构,一方面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和轻盈纤细美感;

▲提取中式建筑的三角屋架作为秋千架支撑结构

另一方面三角秋千架下大上小的形状,可以防止儿童意外闯入秋千的安全区域遭遇冲撞危险,实现形式追随功能的底层逻辑。

精而合宜

品质源于体验

从使用者体验的角度来进行器具设计推敲,兼顾中国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人体尺度和亲子互动的需求等,来设计最容易上下的,玩耍体验最佳的跷跷板倾斜角度、支撑与减震方式、舒适坐感和抓握感等,遵循以人为本的中层逻辑,打造润物细无声的高品质感。

材美工巧

风格融入审美

以东方的木构逻辑来组织器具的设计,一方面用工艺展现材料的最大特性,突出木材的自然美和温润触感;另一方面,秋千架、秋千座凳、跷跷板主体结构大量采用中式木作中的各式榫卯构造进行连接,取代西方胶钉为主的连接方式;

▲东方童玩跷跷板中式木作结构搭建分解

(点击观看视频)

▲跷跷板扶手采用中式榫卯结构

再者,加入诸多具有独特东方美感的细节,如秋千的核心支撑构件加入明代家具的牙条样式,儿童座凳融合中式明代交椅和圈椅的设计元素,绳结编制融入中式绳艺装饰元素等,实现从功能、体验到审美的升华。

▲提取中式明代家具设计元素,

采用中式木作结构与构造

▲中式绳艺装饰

尽管这套东方童玩的灵感来自传统木作,但比起复刻传统经典,它更多地拥有现代东方美学的气质——集舒适、简约和中式美于一身,力求达成现代社会语境下、与国际最前沿儿童场所体系和器具标准接轨的,兼取众长、平衡圆满的中庸之境。

那么除了将东方美学融入儿童游乐器具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重塑真正具有东方风格的儿童场所呢?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