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鬼”是一个有趣、敏感而惊悚的话题。
作为无神论者,我们研究鬼神并不是认为其存在,而是这是一个奇特的民俗现象。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不知死,焉知生”?
生而为人,只要科技还没有解决永生的问题,都要面对死亡。不论你是富贵,贫穷,高贵、低贱。
坦然面对,积极过好每一天、走好脚下路,干好身边好才是一个智者的所为。
那么,从古到今,古人和现代人对鬼是如何认识的呢?
01我们要弄清楚,“鬼”是什么?
其实,古人对生死早有坦然达观认识。最早解释“鬼”的书籍是《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鬼者,归也。”。《尔雅》里也称,“鬼字曰归也”。
这句话很有意思。
众生必死,包含了朴素的哲学规律——万事万物都会死亡,所有的生命都会死去。
第二句话,死必归土。生命循环、物质循环,回归大地。鬼者,归也。所谓鬼,不过是归去来兮。不过是重回大自然母亲土地的怀抱。哪有那么多恐怖和离奇呢?这里的生,指世间生灵,生命,并非仅仅指人。
儒家对鬼还有一种说法:《礼记·祭法》说——“庶人庶士无庙者,死曰鬼。”
周礼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按最初的周礼来讲,鬼是专门针对死去的平民百姓的称呼。后来,演变为对所有逝者的称谓。
道家是这样解释鬼的。《列子.天瑞篇》“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为鬼”,这里要引而申之。证明观察更仔细了,各归其真。即肉体回大体,意识归太虚。
而王充《论衡》:老物之精是为鬼。
外国的鬼神分开,神指天堂中的大神,鬼专指地狱恶鬼,
在东方文化,其实鬼和仙、神是相互转化的。所以中国鬼神仙不分家,也有鬼仙一说。外国文化中的鬼,那是专指恶鬼、可怕、狰狞。
所以,大家看外国的影片,从来找不到一个像聂小倩一样温柔、善良、多情、体贴、漂亮的女鬼。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才是自古以来打破层级之分。中国的历史人物,从来都是各领风骚数百年。外国的家族阶层、那才真的是上几百年的固定,基本上一层不变。
02古文化中,有哪些专门谈鬼的书籍呢?
查了查,最早的有《山海经》。
有东晋干宝《搜神记》、有陶渊明《搜神后记》。
有宋代章炳文《搜神秘览》、宋太宗赵光义编辑的《太平总类》中含神鬼、妖异、兽部、羽族、鳞介部、虫豸部、木部、竹部、果部、菜茹部、香部、药部、百卉部约55部
有《太平广记》、(神仙55、女仙15、神25、鬼40,多为再生、报应、梦幻、神灵、道术、方士、异人、草木鸟兽精怪。
有清时《聊斋志异》满载花、树、狐、妖。
之所以说这些,是告诉那些写玄幻小说的大咖们,中国古代的资源多如牛毛、妥妥的富矿。你随便去挖几部出来,翻译成白话文,加上穿越时尚要素,可迅即成洋洋洒洒的百万字大作。
03鬼城在哪里
明代以前,在山东泰山,泰山府君管奖惩,北罗酆都大帝管生死轮回
后来,随着道教典籍对“地狱北罗酆”的渲染,而当时四川省有个豊都县,二者读音相同。再加之:
1、道教的阴君影响。东汉和帝永元年间,汉朝皇后阴夫人的祖上——阴长生在丰都修炼,最后相传成仙。有《太平经》、阴君洞、阴君诗章三件文物真迹可见。阴长生被道教称为阴君、阴真人。阴君的说法,与地狱主政者概念相类似。
2、道教在系统化改造的时候,完善天堂和地狱的设计,设计了地狱主神,北阴大帝、酆都大帝,有意无意是以阴长生为参照的。
3、明代之前的志怪小说、有意无意的把豊都作为地府之地渲染。
4、明代朱元璋登基时,在审定全国县名时,直接将豊都县改为酆都,奠定了丰都作为冥府都城的地位。
自此后,冥府之都正式从山东泰山府,转移到重庆丰都县。成为天下华人的认知。
04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冥府的概念?
一是封建中央政权治理倡导的产物。设置阴曹地府,是封建皇权统治的需要。
明代朱元璋颁布了《正神名号诏》,明确表达“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其礼既同,其分当正”。他还大封天下城隍,认为:“监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虽幽明不得幸免”。意思是,一个人做坏事,即使死了也不会免除灾祸。设置地府,也同理而为之。
毛主席说:束缚中国农民的三大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女人还要加上夫权。就是这个意思。
二是东西方文化首次交流沉淀的产物。中国最初的道家,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