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祖孙三帝所题匾额,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中科爱心救助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032498.html

“藩维重寄”,四字,是康熙皇帝玄烨所书。藩,指的是封建属国、属地;维,“四角为维也”;重寄,是指重大的寄托,从内容看本幅定是御赐藩王一类重臣之作。

康熙怡情翰墨,喜好书法,常在退朝之后与精于书法的文臣观摩古人墨迹,切磋书艺。他酷爱董其昌的书法,曾反复临写,虽神韵不及,但浑厚过之。其书迹潇洒秀丽,苍劲率真。喜赐群臣御笔书法,尤以四字匾额为多。

“清慎勤”三字是康熙皇帝玄烨所书,中上方也钤有“康熙御笔之宝”大印,书体比“藩维重寄”更精神,更挺拔。在玄烨一生所书的字体中,这一幅是最成熟的风格。字匾左下角有钦训堂永璥收藏印两枚。据王士祯《池北偶谈》载“康熙二十一年,广西巡抚郝浴疏请颁赐御笔‘清慎勤’三大字,部议俞其请,遂遣赐各直省督抚云”,此幅自在其中。

“清慎勤”可称为“官箴”,典出《三国志魏书李通传》:“秉字玄胄,有俊才,为时所贵,官至泰州刺史。秉尝答司马文王问,因以为《家诫》曰:昔侍坐于先帝,时有三长吏俱见。临辞出,上曰:‘为官长当清、当慎、为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清、慎、勤”三字,至今仍可为官者戒,也应该为学者戒。

清朝自雍正皇帝后,就将寝宫从乾清宫迁到了养心殿。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所书,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儒家。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乾隆皇帝在清代诸帝中是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国君,他勤于政事“乾纲独断,事必躬亲”,每天黎明未至便临朝问政,览奏章,召大臣,寒暑无间。用兵西陲时,有军报至,“虽夜半亦必亲览,辄召军机大臣指示机宜”。乾隆中期,他平准噶尔,收回部,定西藏,服内蒙,于是海内承平,国富民强,文化昌盛,有清一代到了真正的盛世。其榜书“威怀远服”正是对自己文治武功及国威的褒扬。

这幅书写在精制素绢上的横匾,幅式极大而字体极壮,可谓笔酣墨饱,气力雄畅。看来正是他平定西陲诸部后精神大振心情极为欢快时所书。此书笔法精熟,确系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时为乾隆精力充沛所作,显得端庄厚重,气度宏伟。从这个角度讲,乾隆所书擘窠大字,具有庄严风貌,最适宜於题匾额。其气魄大,力度强,令人叹绝。乾隆榜书极少,此匾意义非凡,尤值得重视。

清代,先蚕坛晚建于先农坛。其始建于乾隆七年(公元年)七月。当时,大学士鄂尔泰上疏指出:天子亲耕、皇后亲蚕乃古制,并提出了设立先蚕坛的问题。八月,内务府大臣海望奏请:建先蚕坛的设计方案。他根据先秦周礼“诏后率内外命妇蚕于北郊”的说法,以及汉、魏、六朝、陏、唐、宋、明等各朝代筑坛的情况,“详加酌量,援古制以为程,据地形而相度”,提出了在北海公园内东北角的原明代雷霆洪应殿旧址上,建筑一个包括宫门、亲蚕门、亲蚕殿、配殿、浴蚕池、观蚕台、亲蚕台、

亲蚕殿内悬挂乾隆皇帝御书:葛覃遗意。这个匾额,明确告诉世人:皇家遵守古制、并且有效仿像“葛覃”诗中遗留下来的古风的意思,务本稼穑,重视农桑。

“葛覃遗意”这块匾自乾隆皇帝题写之后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无数次动乱,其间,究竟经何人之手、于何时从原地流出,已经无迹可寻。若是在恢复先蚕坛之时,重悬本位,那可真是得其所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