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白酒文化的乱象,要么乱认祖宗

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3497115202268129&wfr=spider&for=pc

万亿的白酒市场,有繁荣的一面,也有乱象的一面,就白酒文化而言,也是乱象丛生,你家是清代开酿,我家汉代就有。不过,从方面上来看,目前中国白酒文化的乱象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乱认祖宗和酒礼走样。

乱认祖宗,酒和白酒的概念混淆

一提到酒,往往会说到其历史悠久,几千年的酿酒文化和饮用文化,殊不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喝的并非是白酒。

现代白酒,是谷物蒸馏酒,起源于元朝,成熟于明清。中国白酒的别称有烧酒、高粱酒、白干酒等,早期酿造规模不大,受众群体多是工人、农民等收入较少的群体。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用“白酒”这一名称代替之前所用的名称。

白酒名称的由来

而之前的酒,是果酒,是米酒,是黄酒。其实一直到民国时期,中国的酒文化主体是黄酒,烧酒属于非主流酒类,黄酒价格往往数倍于烧酒,喝得起黄酒的上流阶层始终看不上烧酒,有诗云“黄酒价贵买论升,白酒价贱买论斗”。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武松一口气喝18碗酒上景阳冈打虎等故事家喻户晓,其实当时他们喝的并不是标准的白酒,那时的酒在酿制方法和口感上类似现在的黄酒,度数也极低,以现在52度白酒折算,斗酒不到两斤,十八碗也就一斤多。更别提再早的文人墨客关于酒的名作以及某某地出土的酿酒器具文物,那是酒的历史文化,而非现代白酒。

武松打虎

为何会有“酒=白酒”的误解?先来看一组数据。

酒类数据

从数据可以看出,白酒在厂家数量、收入及盈利等方面全面碾压啤酒、葡萄酒、黄酒,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利益驱动是中国白酒文化“乱认祖宗”的根源,作为国内酒水市场上占比最大的品类,白酒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资本去宣传、引导大众对酒文化的认知。可以说,中国白酒文化陷入乱象,和市场环境分不开。

白酒一酒独大

酒礼走样,劝酒饮酒之风已走偏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酒以成礼”之说,关于酒礼的记载,最先出现于《周礼》,古时,酒堪称珍品贵物,美酒并不是想喝就能喝的,必须严格遵守时节时段。通常,只有天子和诸侯加冕、祭祀、婚丧,或者其他庆典上,才允许公开饮酒。

“酒为祭不主饮”,一般是在“祭天”、“祭神”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礼仪环节,敬酒表示对天、神的一种敬意。只有当崇拜祭祀的中大观庆典礼之时,才可依一定规矩分饮。饮必先献于鬼神。周公就曾严厉告诫臣属“饮惟祀,德将无醉”。

祭祀

在西周时代,除设有专门“掌酒之政令”的酒官外,在酒宴上还设有监视人们饮酒的“监”、“史”。不管敬酒、罚酒,都要受到“监”、“史”的节制,不准饮酒过度,不准有失礼仪,违者予以罚处。酒令的本意为有关节制人们饮酒的律令,体现为森严的饮酒礼仪制度。

随着西周制度的礼崩乐坏,“监”、“史”被“觞政”所取代,觞政是在宴会上执行罚酒的使命,连国君也不得违令逃罚。

在不断的发展变迁中,演变成“劝酒文化”,酒场如战场,酒过三巡等,饮酒文化也随酒礼的走样而走偏,便有了令人头疼的劝酒之风,“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到胃吐血,杯中酒,酒中情,杯杯都见真感情……”往往劝酒人还美名曰是传统文化,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酒文化。酒桌文化因劝酒也成了白酒文化的乱象之一。

劝酒

文化的传承,讲究正本溯源,讲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白酒文化也应当如此,相信随着国人素质的提高,以及相关知识的科普,白酒文化的乱象会逐渐被抛弃在历史的长河中,优秀的文化将会被发掘和传承。

(作者张燕,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