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某某为人正派,是个正经人。”如果说某人做的是正经事,那么这种事情肯定是正当合法的。然而,最初的“正经”一词与上面的意思毫不沾边。
最早的“正经”是唐代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这里所谓的“正经”,是指主体课程,尽管不要求全部精通,允许选修,但是必须至少精通部分,否则无法合格毕业。也就是说,最初的“正经”是课程的代名词。
“正经”又可细分为三类:《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则被称为小经。当时的学校对“正经”的研修非常重视,而其研修难度和水平要求也非常高。特别是大经,能精通一经就很不错了,如果能精通二经,就成了相当杰出的人才了,而想三经全通,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即使是“五经博士”,也都是自专一门的,所以自古以来还没有出现过一位能全通“正经”的大师。#国学经典推荐#
作者:陈君
校稿:游金地小扬
本文属于公益用途,意在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