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是什么为什么孔子要发出觚不觚的感叹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92309497056482&wfr=spider&for=pc

觚(gū),作为古代的一种盛酒的酒器,效仿天地,一直秉承上圆下方的样子,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状,细腰,高足,腰部和足部有四条棱角,可盛3升酒(一说2升。《说文》中说:“觚,乡饮酒之爵也。一日觞受三升者谓之觚。”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改变,觚被改了形状,去除了四个棱角,失去了原来觚的样子。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语出《论语.雍也》,原文:“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何晏集解:“以喻为政不得其道也。”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後除之,故迟。”太公亦封於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後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後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鲁公伯禽受封鲁地之初,三年后而向周公报政务。周公就问他为什么时间要这么久才汇报,伯禽如实汇报,在这三年内,改风易俗,推行礼制,服丧之人三年才能脱丧服,故而来迟了。太公受封于齐也,五个月后就来向周公汇报。周公问太公,封地这么快就治理好了,有什么秘诀?太公回答说:“我简化了那些君臣之间的繁缛礼仪,一切入乡随俗。”周公听后,叹道:“鲁国恐怕以后要归顺于齐国,受到齐国的管制。政令繁琐,不去简化易除,老百姓深受其害,长此以后,必然离心离德;如果能做到平易近民,民心必然所向。”

对于鲁公伯禽与太公对礼仪的强化与简化,孔子认为都不可取,如酒器“觚”一样,形状被改变了,觚也就不能称作“觚”了。在孔子的思想了,从井田到刑罚,从礼乐到酒具,只要是周礼规定的东西就不能改变。而在孔子的时代,“礼崩乐坏”,出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状况,让孔子不能容忍,发出“觚不觚”的感叹。

孔子主张为周礼正名,重新树立以前“礼乐”,认为“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作为君王必须做到名要正,言要顺,因为“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也,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对于君主来说,一定要定下个规矩,“礼”之道必须让大家明白,并得到遵守实行;君主金口玉言,一定要谨慎用事,马虎不得。

四书五经全套8册论语国学经典译注诗经易经孟子大学中庸礼记尚书春秋左氏传中华哲学书籍精粹原版书籍HD京东好评率96%无理由退换¥39.8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