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大帝是古代中国信仰中的山神,分别指东岳大帝、南岳大帝、西岳大帝、北岳大帝、中岳大帝。这五位神仙也是古老的中国民间信仰。其信仰源于中国古代的山川崇拜,古人认为山清水秀,云缠雾绕,地大物博,高峻雄伟,神秘莫测,令人敬佩又令人恐惧。于是人们祀之为神,顶礼膜拜。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坐骑:五色神牛、金眼神鹰;职责:掌人间赏罚、贵贱、冥司主事。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坐骑:火眼金睛兽、铁嘴神鹰;职责:掌五金、冶铸,羽禽飞鸟之事。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坐骑:青骢马;职责:掌土地、山川、林木。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坐骑:乌骓马。职责:掌江河、湖海、走兽。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坐骑:黄彪马;职责:掌星辰分野。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曰: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宗伯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
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在泰山神被晋升为帝后,道教亦赋予其更高的神力,《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称东岳大生天齐仁元圣帝: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灵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帝,抚育六合万物群生。从而使东岳泰山神从掌管阴魂的阴王—跃而为掌人间善恶注生录死的大帝。
五岳真形图,道教符箓,据称为太上道君所传,有免灾致福之效。今河南登封县嵩山中岳庙内存有此图的碑刻。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道书之重者,莫过於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
“修道之士,栖陷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则山中魑魅虎虫,一切妖毒皆莫能近。汉武元封三年七月七日受之西王母,流布人间。后太初年中,李充自称冯翊人,三百岁,荷草器负图傲游。武帝见之,封负图先生。故世人能佩此图渡江海、入山谷、夜行郊野、偶宿凶房,一切邪魔魑魅魍魉水怪山精,悉皆隐遁,不敢加害。家居供奉,横恶不起祯祥永集云。故此图不独用为佩轴,家居裱成画图,安奉亦可……”。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
东岳泰山(.7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9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3米),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北岳真行图对应古北岳,与山西浑源无关)。
中岳嵩山(.7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五岳之首泰山,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有人认为,五岳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山岳、以及对山神的崇拜。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虽然五岳不是中国最高的山,但由于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险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和到访,留下遗迹,大大增添了五岳之名声。
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五岳一词始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礼记》“王制”记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这里的五岳并没有列出具体山名。东汉的郑玄对《周礼》的注释说:“五岳,东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曰华山、北岳曰恒山、中岳曰嵩山。”
至于为什么是五岳,而不是四岳或者六岳,人们经过研究,认为我国五岳制度立始于汉朝,可能是当时的一些经学家根据殷商时的五方(东、南、西、北、中)和五色(青、赤、白、黑、黄)等观念,加以附会而成。五岳具体山名见诸文字并得到官方确认,是在秦汉时期。《尔雅》“释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书·大传》都记载了五岳分别为“岱(泰)山、霍山、华山、恒山、嵩高(嵩山)”。其中的霍山,又称衡山。《汉书》的“郊祀志”载,汉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颁诏,正式确定东岳为泰山、西岳为华山、南岳为霍山(即衡山)、北岳为常山(即恒山)、中岳为嵩山。由此可见,确定这五山为五岳,可能早在《周礼》成书的春秋或战国时期,最晚也在西汉时期。
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皇帝都对五岳不断加封,唐代把五岳封为王,宋代加封为帝,元代继续加封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为神。道教创立以后,继续将五岳神话,认为五岳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东岳称为蓬玄太空洞天,南岳称为朱陵太虚洞天,西岳称为太极总仙洞天,北岳称为太乙总玄洞天,中岳称为上圣司真洞天。晋朝的道士葛洪在《枕中书》中,融合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颜色的说法(木代表东方,青色;火代表南方,赤色;金代表西方,白色,水代表北方,黑色,土代表中央,黄色),声称太昊为青帝,治东岳岱宗山(泰山),祝融为赤帝,治南岳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为白帝,治西岳华阴山(即华山),颛顼为黑帝,治北岳太恒山(即恒山),轩辕氏为黄帝,治中岳嵩高山(即嵩山)。
但是,历史上所称的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其所指的并不是如今的山西恒山和湖南衡山。其中北岳恒山在历史上长期都是指河北省曲阳的大茂山(古称恒山),直到年才由山西的恒山所取代。而南岳衡山旧指安徽的天柱山(古称霍山、衡山),直到隋朝(公元年)才改湖南衡山为南岳。
一些中国的地方割据政权,也曾以自己的视角封过五岳,例如三国时代,东吴的孙皓封离县(现于江苏宜兴县)为中岳,又封其南的荆南山为南岳。五代十国时期,闽帝王延均封霍童山(现于福建宁德县)为东岳,高盖山(现于永泰县)为西岳。唐朝时,南诏则称云南境内的苍山(中岳)、乌蒙山(东岳)、无量山(南岳)、高黎贡山(西岳)和玉龙山(北岳)。因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古代朝鲜也封过五岳。
五岳的形图,各有特点,彼此形象表明什么,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五岳图是表示五岳形状的,东岳泰山形体庞大,如巨人端坐,老态龙钟,肃穆威严,因有“泰山如人坐”之说;西岳华山形体陡峭奇险,壁立如削,因有“华山如壁立”之说,南岳衡山形体如鸟翼,光泽秀美,腾空而飞,因有“衡山如鸟飞”之说;北岳恒山,高峻谷深,飞岭纵横,如猿攀跃,因有“恒山如猿行”之说;中岳嵩山形体如人卧,外观奇伟,内含奥妙,因有“嵩山如人卧”之说。
也有人说,五岳真形图是代表“五行”演化而来的五个方位和五种物化。东岳图表示“木”,西岳图表示“金”,南岳图表示“火”,北岳图表示“水”,中岳图表示“土”,木、金、火、水、土,大地上“五行”俱全,况且古代“五行”说对五岳观念的产生稳定都起过重要的作用。还有人说,五岳真形图是“四象”和土神的形象表示。东岳图绘的是青龙,西岳图绘的是白虎,南岳图绘的是朱雀,北岳图绘的是玄武(龟蛇),中岳图绘的是庙内住土神。如此等等,众说纷纭。但究意是什么?有待行家研究。
这幅图,或者说其中的符号,是目前我国道教文化研究重要文献和道教经典集合《道藏》中,仍然流传于世的古人作品。因为这五个符号,不仅见于书目抄绘,更见于诸器,如饰物(日常穿戴用具)、鼎器(礼器)、砚台(文房用具)、石碑(用途不明)等等中,历经近两千年,长久不衰,故没有被滚滚历史所湮没。
五岳真形图概说
盖闻,乾坤之内,五岳者谓之神。五岳之中,岱岳为其祖,莫不应其造化。生于混沌之初,立自阴阳,镇乎乾坤之位。且五岳者,古经云“分掌世界人间等事”。
东岳泰山图说
东岱岳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也,在兖州奉符县,是成兴公真人得道之处,长白、梁父二山为副。岳神姓岁讳崇,封号“天齐仁圣帝”。岱岳者,主于世界人民官职及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也。
西岳华山图说
西岳华山,在华州华阴县,是黄庐子真人得道之处。终南、太白二山为副。岳神姓姜讳垒,封号“金天顺圣帝”。西岳者,主世界金银铜铁,兼羽翼飞禽之事也。
南岳衡山图说
南岳衡山图说:南岳衡山,在衡州衡山县,是太处真人得道之处,潜山、霍山为副。岳神姓崇讳覃,封号“司天昭圣帝”。南岳者,主世界星象分野,兼水族鱼龙之事也。
北岳恒山图说
北岳恒山,在定州曲阳县,是长桑公真人得道之处,天涯、崆峒二山为副。岳神姓晨讳咢,封号“安天元圣帝”。北岳者,主世界江河淮济,兼四足负荷之类,管此事也。
中岳嵩山图说
中岳蒿山,在西京河南府登封县,是寇谦之真人得道之处。女几、少室二山为副。岳神姓恽讳樊,封号“中天崇圣帝”。中岳者,主世界土地山川谷峪,兼牛羊食稻之种,管此事也。
中下层文
东岳太灵苍光司命真君。
南岳庆华紫光注生真君。
中岳黄元大光合真真君。
西岳素元耀魄大明真君。
北岳郁微洞渊无极真君。
说明
此碑原在岱庙延禧殿旁,清乾隆间移置县署土地祠,年复移置岱庙院,年移置岱庙碑廊。碑高厘米,宽74厘米,圆首。碑阳刻《张宣慰登泰山记》,碑阴刻《五岳真形之图》。其右上部刻东岳泰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10行80字;右下部刻南岳衡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8行56字;左上部刻北岳恒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9行62字;左下部刻西岳华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9行58字;中部刻中岳嵩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11行66字。皆正书,字径l.5厘米。另中上部刻五岳概说9行58字,字径2厘米,正书。下部刻五岳称号5行50字,字径l.5厘米,亦正书。最下部刻《抱朴子》中的一段记载,多残缺,行数、字数不详,亦无法著录。额篆书阳刻“五岳真形之图”横列六字,字径8厘米。
五岳真形之图起源颇早,据《万花谷记》记载,“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汉武帝,帝视其巾器中有小书,乞瞻览。母曰:‘此五岳真形图也,乃三天太上所出,岂汝所宜佩乎?’帝乞不已,与之,藏柏梁台”。又按《抱朴子》记载,“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则鬼魅虫虎一切妖毒,皆莫能近”。以上皆道家符谶之说,科学解释,有待进一步考证。此图刻于何年,缺载,一般认为刻于明万历年间。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并序
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盘曲迴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长短卷舒,波流似於奋笔,锋鋩畅乎岭崿。云林玄黄,有如书字之状。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拟纵趋向,因如字之韵,而随形而名山焉。
子有东岳形,令人神安命延,存身长久,入山履川,百芝自聚。
子有南岳形,五殟不加,辟除火光。谋恶我者,返还自伤。
子有中岳形,所向惟利,致财巨亿,愿愿克合,不劳身力。
子有西岳形,消辟五兵,入刃不伤,山川名神,尊奉司迎。
子有北岳形,入水却灾,百毒灭伏,役使蛟龙,长享福禄。
子尽有五岳形,横天纵地,弥沦四方,见我欢悦,人神攸同。
昔黄帝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擒之。诸侯咸宗轩辕為天子,代神农氏,是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从而征之,破山通道,未尝寧居。东至于海,登泰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蝉粥金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徒往来,无有常处。察四岳并有佐命之山,而南岳独孤峙无辅,乃章祠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潜山為储君。奏可。帝乃自造山,躬写形像,连五图之后。拜青城為丈人,署庐山為使者,形皆以次相续,此适始於黄帝耳。
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诸得佩五岳形,入经山林及诣泰山,君及诸山百川神,皆出境拜迎子也。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
南岳衡山君,领仙官七万七百人。诸入南岳,所部山川神皆出迎。南岳君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龙,从群官来迎子。
中岳嵩高君,领仙官玉女三万人。入山,诸是中岳所部名灵,皆来迎子。中岳君服黄素之袍,戴黄玉太己之冠,佩神宗阳和之印,乘黄龙,从群官而来迎子也。中岳是五土之主,子善敬之。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德望者以居之。
西岳华山君,领仙人玉女四千一百人。道士入其所部之山,神并来迎。华山君身服白素之袍,太素九旒之冠,佩开天通真之印,乘白龙而来迎子。
北岳恒山君,领仙人玉女七千人。其入所部之山川,神皆来迎。北岳君服玄流之袍,太冥真灵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而来迎於子也。
青城丈人,黄帝所命也,主地仙人,是五岳之上司,以总群官也。丈人领仙官万人,道士入其山者,丈人服朱光之袍,戴盖天之冠,佩三庭之印,乘科车,从眾灵而来迎於子也。
庐山使者,黄帝所命,秩比御史,主总仙官之位,盖五岳之监司。道士入其山者,使者服朱诽之裯,戴平华之冠,佩三天真形之印,而来迎於子也。
霍山南岳储君,黄帝所命,衡岳之副主也。领群灵三万人,上调和气,下拯黎民,关校眾仙,制命水神,是峻验之府,而為诸灵之所顺也。道士入其境,储君服青锦之袍,戴啟明之冠,佩道君之玉策,而来迎子。或乘科车,或驾龙虎。
潜山储君,黄帝所命,為衡岳储贰,时参政事,令职以辅佐者也。入其山,潜君服紫光绣衣,戴参灵之冠,佩朱官之印,乘赤#1此之车,而来迎子?诸佐命山君,并辅弼岳君,预於位政。道士入其山,佐命服朱袍,戴仙华之冠,佩太上真形之章,而来迎子,所来无常。
东方朔言:古书五岳真形首目者,乃是神农前世,太上八会群方飞天之书法,殆鸟跡之先代也。自不得仙人译注显出,终不可知也。凡道士欲佩图进取山象,及书古文卷毕,以此题外面,然后盛之,带符。当得正月建寅,斋七日。斋中写白讫,醮如传受法。但易章中自说辞旨,随人也。凡写书,皆烧香於左右。
授图祭文
某以胎生肉人,百官子孙,沉湎嚣恶,流浊世务,运遇有幸,得奉大化,涤荡秽俗,许以更始,修心慎违,希企灵真,夙夜驰竞,不敢寧捨。昔以某年月日,岁在某处,受先师甲乙真形,按九都千明之科,许得传授。谨按道法,当付良密。今有同志道士,某郡县乡里男生某甲,年若干岁,小心勤翼,必能宣啟灵化,敷正神气。即以今年月,砍血誓书,授其真图,委繒告盟,禁以不传。天亲同心,常相爱护,不得弃元崇末,要衒荣利。其五八大约,祸福所期,量己审人,任之处焉。谨清斋祭付一列,上达三天。
右郑君所出。
某胎生肉人,枯骨子孙,生长浊世,染乱罪考,宿行积咎#2,祸高丘陵。天啟其衷,得闻圣化,心开改迹,好生乐道。仰慕灵感,斯求真应,庶蒙清荡,以延性命,恒捨秽率善,愿為种民,攅求遐年,当须天啟,登山履川,亦赖灵助,注心道门,不敢携贰,并仰贡方物,自辅信。以今即日,受五岳真形,藏戢一己,与之终始,五八有期,永无中泄。传授相#3亲,爱护同气,蠲齐荣辱,天科所右,不敢慢惰,抵犯禁罔,遵受法诀,封之于心。谨清斋告祭,以為其始。唯即一列,上达三天,章奏太上,除某三尸,登书生录,刻题玉札,缄之絳府。五方灵岳,各道五神,千山百川,时差侍官,营守图文,防护某身,使长生文存,寿延亿千。
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五岳山真形文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家有妇及儿乐道者,未中以大书传授,且令带以此文,盛以絳囊,著头上。辟眾鬼百魅,凶邪不敢犯。子带此首题犹尔,况其真形大文邪。〔葛〕洪谓:亦宜斋而佩之。
三天太上大道君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有命,天地山川丘陵,神护我子慎,害患令久安,长生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三天太上长生符,道士佩之头上,入山林江海,横行天下,眾神奉卫,莫敢当此。子斋祭带,写如五岳同。名太上道君动文。天书不可了知,东方朔显出之。此乃鸟跡以前有法,非三皇之世书也。诸佩之者,与五岳形共盛。唯仙人题山中名物之处,作汉字,一不得上之耳。东春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东岳泰山真形图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右东岳泰山形源,周回二千里,在瑯瑘界。
南夏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南岳衡山真形图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右南岳衡山形源,周回二千里,在长沙界。
中央戊己土地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中岳嵩山真形图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右中岳嵩山形源,周回一千里,在黎阳界。
西秋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西岳华山真形图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右西岳华山形源长在华阴界,周回四千里,南北长在华阴界。
北冬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北岳常山真形图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右北岳常山形源,周回三千里,在常山界。
黄帝命霍山南储君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霍山一名赤城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右霍山形源,周回一千里,界在会稽。
潜山南储君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潜山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右潜山形源,在庐江北界,周回三千三百里。
青城丈人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青城山 一名天国山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右青城山形源,在蜀郡界,周回二千七百里。
庐山使者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庐山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右庐山形,在庐江南界,周回一千一百里。
黑者,山形,赤者,水源,白者,是室穴口也。画小则丘陵微,画大则陇岫壮。葛洪谓:高下随形,长短取象,其源画神草及石室之处,自是后来仙人辈,於其图处,画识之耳。
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洞元灵宝五岳真形图
五岳山真形文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三天太上大道君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有命;天地山川丘陵;神护我子慎;害患令久安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长生
天地山川丘陵神护我子慎害患令久安
东春
天地山川丘陵神护我子慎害患令久安
东岳泰山君所领群神,五千九百九人,在兖州界,周回二千里。
天地山川丘陵神护我子慎害患令久安
南夏
天地山川丘陵神护我子慎害患令久安
南岳衡山君所领仙官七千七百人,在长沙界,周回二千里。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中央戊己土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中岳嵩山所领神童仙女三万人,在洛阳界,周回一千里。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西秋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西岳华山君所领仙人玉女七千人,在长安东界,周回四千里,南北长。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北冬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北岳常山君所领仙童玉女二万人,在常山界,周回三千里。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黄帝命霍山南储君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霍山真形,在平阳界,周回一千七百里。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潜山南储君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潜山真形,在庐江北界,周回三千三百里。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青城丈人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青城山真形,在蜀郡界,一名天国山,周回二千七百里。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庐山使者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庐山真形,在庐江南界,周回一千二百里。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黑者山形,赤者水源,黄点者,洞穴口也。画小则丘陵微,画大则陇岫壮。葛洪谓:高下随形,长短取象。家有蓄图者,善神守护,其家眾邪恶鬼,灾患疾病,皆自消灭也。若上士佩之,则万神皆為朝礼矣。山驴泉脉,源流上下。昔王母授汉武帝本经万餘言,在图上。今分為五局,传授禁限,其科严不可得传也。
右前七道,三天太上道君长生符,上士佩之头上,入山林江海,横行天下,眾神奉卫焉。一名太上道君勑文天书。天文不可了知,东方朔显出之。此為鸟跡已前繇文,非三皇之世书也。诸佩之者,与五岳真形共盛之。后仙人题山中名芝物处,细字,不得佩之。
太岁年 月 日告行
保举师
监度师
度师具位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