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真题与答案解释广东

试卷类型:A

机密★启用前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历史

本试卷共6页,22小题,满分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

3.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4.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

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7.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8.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10.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11.公元前5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

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

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12.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

A.理性主义的产生B.人文主义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开始D.浪漫主义的发展

1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14.图1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

15.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年俄罗斯联邦就有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16.

表1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表1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

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0分。

17.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辨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

——摘编自《汉书》等

材料二

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学精神,是指“善怀疑,善寻间,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

——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并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

19.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第一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8分)

(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4分)

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苏两国都建立了足够毁灭对方的核武器库。一些欧洲人认为谈论“大规模报复”已经失去意义,既然美国也无法逃脱核武器的毁灭,可能就不会再愿意保护他们。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戴高乐试图改组北约,为此建议在北约内部成立美英法组成的理事会,三国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但没有成功。法国先后收回对地中海舰队和空军的指挥权,退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法国又着手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不参加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国际会议,将原子弹的研制置于国家“绝对优先地位”,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等

(1)概括20世纪50年代未至60年代法国对北约的诉求,并分析其原因。(8分)

(2)分析法国上述举措对冷战格局的影响。(4分)

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徐渭(—),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徐渭一生科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他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当时,北曲、南戏并存。他认为北曲多为“马上之音”“杀伐之声”;对南戏则赞誉颇多,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句句都是本色语”。对于南戏中的昆山腔,他认为“听之最足荡人”。他的称扬有助于昆山腔在大江南北的传播。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简述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6分)

(2)概述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6分)

#年高考#

答案

1.本题考查西周的文化传播。据材料“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可知,原本在北方地区的青铜器流入了南方地区,说明南北文化已经进行了相互交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尚书台的相关史实。

A项,据所学,尚书台从始至终均为皇帝负责,其存在主要为了巩固皇权,因此不存在皇权旁落的情况。故A项错误。

B项,材料体现的是尚书台职员职务范围的变化,可知,尚书台职员职务范围扩大,是为了削弱相权。故B项正确。

C项,材料讨论的是中央权力的问题,未涉及地方权力。故C项错误。

D项,尚书台职员令、仆职务范围的变化,未涉及行政效率的低下。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3.本题考查史料的相关知识。

根据表格的《旧唐书》的内容,作者将杨贵妃描写成人情恐惧之人,下令赐其自尽;在《资治通鉴》中,作者认为,贵妃久居深宫,并不会与将军串通谋反。两者的立场不同,给读者传递的信息也不相同,容易产生误解。因此,《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4.本题考查元朝的经济。

A项,材料未对其他地区产生对比,不能得出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结论。故A项错误。

B项,由材料“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知,民众为缴十万匹木棉布生活不堪重负,政府的行为严重损坏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C项,材料未涉及私营纺织业的营业情况。故C项错误。

D项,材料着重强调政府向民间征收大量木棉皮,并未涉及其财政权限。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5.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材料表明“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体现了明朝的宋明理学规范社会生活。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6.本题考查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A项,材料表明在西南、华南等内地地区的洋纱需求量要比上海等沿海地区的需求量大,表明内地的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大于沿海。故A项错误。

B项,上海对洋纱的抗拒并不能说明上海是否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故B项错误。

C项,据所学,土纱由手工制作,效率低,价格高,做工粗糙,而洋纱由机器生产,生产技术先进,做工精良,价格便宜;因此土纱劳动成本以及原料成本高,遭受排挤。故C项正确。

D项,辛亥革命后(到),列强忙于一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一战结束不久,列强卷土重来,“快速发展”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7.本题考查三民主义。

由题干中,“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可知,正是孙中山因为看到欧美国家贫富差距悬殊,害怕在中国也会导致如此后果,因此倡导民生主义,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8.本题考查中国的社会矛盾。

根据材料“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可说明中国之国民革命及无产阶级和农民在此革命中所占的地位,认为无产阶级是一种现实的最彻底的有力部分,因为其余的阶级,多为列强的经济力所束缚,因此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适应国情调整革命战略。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9.本题考查重庆谈判。

A项,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是在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B项,材料中包括民主人士和重庆《大公报》对于重庆谈判的评论,该项只涉及民主党派的态度。故B项错误。

C项,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材料中“弥天大勇”“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反映了国人对和平民主的期望,这反映当时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故C项正确。

D项,重庆谈判发生于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并不是由民族矛盾的上升所推动。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A项,年我国于广州创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通称“广交会”),以港澳和东南亚为重点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贸易。材料中“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反映了在中国经济被封锁的情况下,我们也参与到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中。这说明了广交会是中国适应新形势的对外贸易场所,其创办扩展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故A项正确。

B项,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双方分歧越来越大,材料中“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的“人家”也并不是单指苏联,因此,广交会的创办并不是为了强化与苏联的经贸联系。故B项错误。

C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故C项错误。

D项,不结盟运动成立于年,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与材料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1.本题考查橄榄叶放逐法。

A项,材料中只涉及“引发政局混乱”,无法得出“城邦瓦解”这一结论,且当时叙拉古城邦并没有瓦解。故A项错误。

B项,材料中只涉及公民拒绝参与国家管理,并没有涉及社会阶层的对立。故B项错误。

C项,材料中“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体现了叙拉古城邦这种民主政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从而引发政局混乱,影响国家稳定。故C项正确。

D项,轮番而治是指轮流着来担任国家或者地区的领导,材料中未涉及轮番而治的内容。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2、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A项,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主要传播于17-18世纪,与材料中“创作主题由宗教到市井生活的转变”这一内容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

B项,根据材料提供时间“15世纪下半叶”可知当时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材料中“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反映了德国艺术家的创作主题由宗教到市井生活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使得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并日益融入市井生活,导致了材料中德国艺术家创作主题的转变。故B项正确。

C项,宗教改革的开始是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D项,浪漫主义的发展是在18世纪中后期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法国的政治。

A项,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个光辉节点。材料中未涉及无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故A项错误。

B项,材料中“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民众的主权在民观念并没有淡化。故B项错误。

C项,材料中“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公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君主派与共和派势均力敌,法国的代议制度道路曲折。故C项正确。

D项,三权分立制度,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材料中不能体现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4、本题考查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A项,“已缓解了”说法过于绝对,夸大了货币贬值的意义。故A项错误。

B项,根据漫画中“是的,我的确同情任何将要失去住所的人!!”“罗斯福”“银行”“贷款”等字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美国正在处于经济危机之中,美国经济萧条,造成许多美国人民流离失所。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年罗斯福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推行新政,实行整顿银行与金融体系、工业复兴等措施。这说明当时美国的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故B项正确。

C项,材料中涉及的是经济模式的改变,与社会保障制度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D项,当时罗斯福刚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且漫画中无法得出国家干预经济是否初见成效。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

A项,根据材料提供时间“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年”可知,当时正处于斯大林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时期,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时期“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成立工农速成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A项正确。

B项,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是材料中这一做法的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

C项,新经济政策在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逐渐瓦解,于年完全瓦解。故C项错误。

D项,冲破西方技术封锁并不是材料中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6、本题考查考生对图表的理解。

A项,马歇尔计划是在年启动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西方国家的滞胀现象出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由于石油危机、通货膨胀引起的。故B项错误。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于年,无法体现-年贸易出口额的变化。故C项错误。D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从年至年,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出口额不断下降,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出口额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西欧的贸易出口额远远高于美国。结合所学知识,这与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有关。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贸易出口额不断减少;由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以及欧洲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西欧的贸易出口额远远高于美国。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7、(1)背景:

①吸取秦朝焚书坑儒的教训;②汉朝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确立了主流正统的地位。④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推恩令、设刺史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⑤汉初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汉朝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原因:①考证古书时求其真本。重视实物,从民间收集古文先秦旧书。②实证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对先秦旧书进行考辨,遵从实际情况出发。(6分)

(2)原因:①阮元反对宋明理学的“虚学”“空疏”,力求恢复儒学经典的本来面目,探讨圣贤之道的真义。②阮元认为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不纯粹。③阮元强调实事求是,就在于圣贤不讨论空言。与宋明理学不一致,宋明理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