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被称为是“礼仪之邦”,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到底什么是“礼”呢?你可以把“礼”看作六经之一的那本书《礼》,你也可以理解为古代六部之一的礼部,甚至有人认为礼就是简单的礼貌。孔子将天下纷乱的局面归结为“礼崩乐坏”,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礼。礼,其实是等级,是一种制度。孔子将天下纷乱归结于礼崩乐坏,其实也就是天下人不再遵守原本的制度,于是儒家对于治理天下的方法,就是恢复“周礼”。很多人也许对于“礼”是一种制度,不是太明白,其实“礼”就是定下上下尊卑的一套系统。当谁应该向谁行礼,当什么人应该采取什么礼器时,实际上你的身份,你的地位与等级也就确定了。讲礼与讲理正因为儒家讲究的这一套礼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十分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儒家思想才能在千年间成为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然而很多人想,这样其实也不错啊,有“礼”明确人的等级,那么其实也是不错的。但“礼教”杀人啊,发展到后来,这种礼就变成了一种类似宗教的固化规范,而且“礼”之所以被统治者喜欢就在于,“礼”是等级,所以只要你等级高“讲礼”而不用“讲理”。比如在古代,按《清律》“民告官者,先做笞五十,虽胜犹流二千里。”可见这里就直接死“讲礼”而不是“讲理”,所以不论对错,低等级就是对高等级的冒犯,就是不被允许的。类似的还有比如“子告父母”,“妻告夫”等,这些都是有违礼制,所以不管有无道理,都要处罚,这是上位者对于自己等级与特权的维护。所以在明白了礼的本质之后,就会明白礼到底是什么,实际上现在的所谓“礼貌”其实也是人为的将某些人与其他人区分了开来对什么人采用什么礼仪。而在我们现在,在谈到“礼”的时候,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