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周王朝的守墓人冢人墓大夫

生是件大事,所以要年年庆生,名为生日宴会。死也是件大事,所以要年年祭奠,名为上坟祭祖。这就是生死大事。中国人历来讲究入土为安,因此葬法以土葬为主,上至帝王公卿,下至贩夫走卒,无论身前如何,死后总要埋入名叫墓地的三尺黄土。这名为墓地的葬身之处在哪呢?这块墓地有人管理吗?需要钱买墓地吗?

在周朝,设有两种公共墓地,一块给官用,一块给民用,无论官民都不用花钱买墓地,不仅免费使用,还有专人守墓,坟墓被盗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一、“公墓之地”——有爵位者的墓地。

这是天子和他的子孙(包括天子的庶子及分封在王畿内为诸侯和卿大夫者),以及异姓诸侯、大臣们这些有爵位者才有资格进入的公墓。不过死于刀兵且肢体不全者,无论多大的功劳都不能入葬。有资格入葬的,统一按照生前爵位高低,确立死者坟堆的大小和坟上种植的树木种类及数量,按照功劳大小确定坟墓的前后位置,在指定墓位入土为安。

帝王的宗庙按先祖居中,左昭右穆的顺序排列,坟墓的排列也是如此。为了准确落实这个顺序,掌管“公墓之地”的冢人绘制出整个墓地的地形图,并在图上标明每一座坟墓的位置,并提前做好规划。

冢人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机构,由2名下大夫担任长官,下辖4名中士、2名府、4名史、12名胥、名徒。为什么用这么多人呢?因为冢人不仅仅规划坟墓位置,还要参与具体的服务工作。一是为天子、王后的大丧建造坟头、墓道,还要进入到坟墓里放置冥器,全程服务于大丧。二是负责守墓,严禁他人在墓地内私自动土,严格守卫墓地的等级次序,这也是维护礼制的一个体现。

此外,坟墓的大小和坟头所栽的树,也起到区分等级的作用。天子坟高三仞,坟头上种的是松树;诸侯的坟高1.5仞,坟头种的是柏树;大夫的坟高八尺,种的是药草;士的坟高四尺,种的是槐树;普通人不立坟,仅在坟墓的位置种上柳树或杨树。据说上古时“不坟不树”,人死后既没有坟头也不种树,到了周朝起了坟,种了树,但平民还是没有资格起坟,只能种树,可见享受时代的进步也是分阶级的。

二、“邦墓之地域”——平民百姓的公共墓地。

“公墓”不是公共墓地,而是皇家陵园,“邦墓”才是属于平民百姓的公共墓地。

管理“邦墓”的机构叫作墓大夫,同样由2名下大夫担任长官,不过其下辖8名中士、2名府、4名史、20名胥、名徒,从机构编制的增加可以看出,管理“邦墓”比管理“公墓”更为复杂、繁琐,毕竟百姓的数量比官员多,自然需要处理的丧事也更多。

葬在“邦墓”的死者坟头只有树,还都是杨柳,若不严格管理,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乱葬岗,接踵而来的就是无穷无尽的争讼。因此墓大夫也会绘制墓地地图,在图上标明坟墓的位置,并做好规划,规定死者的墓位和建造的规格,确保每家在公共墓地都有一块属于自己家族的墓地和一定数量的墓位。百姓都要按照墓大夫划分的地区聚族而葬。

为了使公共墓地有序安葬,也为了守卫墓地的等级,就在公共墓地设立办公区域,墓大夫就在此办公,并看守墓地。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死后有地可葬,又有官府派人守墓,自然没有后顾之忧;对于朝廷来说,加强对公共墓地的管理,又就是加强对百姓的管理,有利于其它部门开展工作。例如便于大司徒准确掌握全国的人口、土地。大司徒在统计人口时,若有人家少报告了人口,希望以此逃避赋税、徭役,那被隐藏的这个人就成了黑户,他死后不能埋入公共墓地的家族墓地,只能漂泊在外变成孤魂野鬼,这是对聚族而居的周人最大的惩罚。此外,周朝授予农民土地的种类和数量,也是依据家庭的人口数,少报了人口,相应的土地也就变少了。

严格管理公共墓地,在死的这一头卡紧人口数量,再配合其它部门,就保证了人口统计的准确性,周王朝的赋税、徭役、军事就有了人员保障和资金保障。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享受免费的墓地、官府守墓、免除了坟墓被盗隐患的周朝百姓,不得不以其他方式的付出作为补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