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从日读论语开始

常常听到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此句出自北宋政治家赵普之口,可见《论语》的意义之深远,思想之厚重。

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则进一步说,“用不了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仅仅用《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就能治天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我们耳熟能详,它们皆出自《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首创语录之体,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集结成书。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内容涉及教育、政治、哲学、为人处世之道等。

我只在学校时学过其中只言片语,却一直未曾完整读过整部。《论语》共几百句话,全部是文言文,句句独立,读来晦涩,为此劝退过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

这次,孙晓云携《日读论语》而来,我如沐春风,拂面即美好。

我拿到这本书的直观感受,是美,是精致,是厚重。既落落大方又清新脱俗。

翻开后第一时间滑落的两张卡片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爱意:

一张是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女士亲笔书写的书签,

一张是日读一页的打卡表格,

通过每日皆读、一年读完整部国学智慧的简约方式,旨在帮助我们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每日潜移默化中学习孔圣人的思想,领悟国学智慧,体味人生之道。

简直太有心!

《论语》一共20篇共章,孙晓云女士用精致小楷抄写整部《论语》,借助书法的方式与传统国学相结合,透过五种马卡龙色的纸张,配以古代绘画,让我瞬间觉得读国学读古文不再是一件苦涩乏味之事,而是在体验我国古文化的美好,感受书法的气节。

全书使用竖版排版,书香之气扑面而来。秀朗雅致又带着刚劲之气的小楷字体让我们读来不觉费力,只觉文艺气息甚浓。平和、洒脱、淡然之气已在悄无声息之中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感染了我们的心境。

哲学博士、原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府建明教授以通俗易懂为切入口,对原典原文斟词酌句且饶有趣味地进行了细致且简明的解读,包含篇首释读、全篇译文以及重点词语的注解等。带领我们普罗大众去探究其中的精华,帮助我们更加细致与深入的理解论语中的深刻内涵,让我们不再对文言文望而生畏。

穿越千年,经久不衰,国学经典,常读常新。

谈及孝道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篇)

译文:现在的所谓孝,只求能够养活爹娘变行了。(如果是那样),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地孝顺父母,那和饲养犬马有什么分别呢?

孔夫子看重“孝悌”,指出了真正的“孝”是发自内心地侍奉,而不是只管其食饱。他看到人的关系中第一位的是亲缘关系,人的情感中最基本的也是这种情感,只有处理好这层关系、安顿好这种情感,才能解决和处理好别的关系与情感。反观当今社会,仍有很大现实意义。

谈及礼乐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篇)

译文:他在家中享用天子专属的舞蹈音乐,这种僭越之事都可以狠心做出来,那还有什么事他们不敢做出来呢?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yì)篇)

译文:周朝的礼仪制度是以夏商两代为根据,然后制定的,多么丰富多彩呀!我赞同周礼。

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其表现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周礼”名存实亡。孔子站到没落的周天子与世袭贵族的立场上,也为了百姓安康,主张恢复“周礼”,重振“礼乐”,希望世俗礼崩乐坏的周朝末期,能重新恢复全民对“周礼”的认识,更对其智慧充满信心。人们按照“周礼”的准则做,恢复社会有序状态,还给广大民众一个太平盛世、安居乐业的天下。

谈及仁义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篇)

译文:君子没有在一餐饭之间离开过仁德,即使在仓促匆忙之时也是如此,即使在颠沛流离之时也一定和仁德同在。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庸也篇)

译文:仁是什么?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能够选择切近的事例一步步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的方法了。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篇)

译文:克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制,,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随之归于仁德。实践仁德,全凭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为了化腐朽为转机,孔子提出了“仁”的重要性。

孔夫子把“仁”作为毕生追求的至高道德准则。仁义不是软弱可欺,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人性至善,是品格所在,是人生境界。

……

《论语》中的道理有很多很多,每一个点都像一颗种子,善加研读、实习,均能长成参天大树。

因为《日读论语》,我爱上孔子,爱上古文,爱上国学。人生智慧,皆在《论语》当中,感谢本书的出现,让我体验到久违地爱不释手之感,文墨书香与经典国学的碰撞,开启了自己读国学的道路,从此不觉长路漫漫。

在如此美好的书法艺术陪伴下,感受儒学文化,以崭新的视角看待人生百态,品味世间沧桑。

最后,愿你我都能“学而不厌”,成为知识与礼的“乐之者”,“仁爱”的践行者。

END梦想家的春风十里

感谢你的出现,感恩我们的相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