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昂贵的书籍,并非金箔书、银箔书或镶嵌珠宝的印刷品,而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宋版书,这种珍奇的书几乎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年7月13日,北京中国书店古籍春拍会上,一页面积为26cm×76cm的宋理宗淳四年(公元年)蒙古刻本《玄都宝藏·云芨七笺》,竟以元成交。这个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每页万元的拍卖底价。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宋版书如此珍贵呢?主要原因是宋版书留存不多、极为罕见,再加上内容近于古本,纸墨考究、装帧大气、刊刻精美、勘校严谨,所以十分珍贵。后代的兵燹战乱、水火天灾给宋版书带来了厄运,除极少数佛经外,其他留存到今天的宋版书可谓是凤毛麟角。纸墨考究宋版书即宋代出版、印刷的书,内容包括法律、儒学、宗教、史学、医学、文学等。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已臻成熟,无论书写还是刻印都相当精美,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为后代所推崇仿效。明人高濂曾评论宋版书之善说:“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格用单边,间多讳字。用墨稀薄,虽着水湿,燥无湮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寥寥数笔,已将宋版书之美精妙勾画。宋版书有着很高的文献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更因其用材考究、字体俊美、做工精细、谬误极少而倍显珍贵。宋版书纸质洁白光滑、质地柔软细腻,用墨质料精良、墨色如漆。宋代造纸技术较为发达,印刷用纸品类繁多,大致有竹纸、皮纸和麻纸。竹纸,色黄而薄;皮纸是以桑树皮和楮树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色白而厚,两面光洁。藏书家韦力先生曾总结说:“宋人印书喜欢用椒纸、白麻纸,这类纸白洁如玉,两面光滑,墨的色泽鲜艳,油光可鉴,为后世藏书家所钟爱。”孙从添《藏书纪要》云:“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色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本之妙尽之矣。”由此可见宋代古籍善本用纸、用墨相当考究。装帧精美宋版书大都装帧精美,版式设计简洁、美观、大方,不少传世宋版书讲究字大悦目、行格疏朗。宋版书的装帧艺术真实体现了宋人“尚简”的精神,简约、实用,成本低廉,色彩单调,版式设计以横竖线为主,少有或没有繁冗的美术装饰图案、美术设计及其他设计语言。宋版书装帧最具艺术价值及审美情趣的元素,在于书页中完成于写手与刻工之手的一个个蕴意美妙的文字。宋初曾沿袭唐代及以前书籍的形制——卷轴装制、经折装制、旋风装制,其中旋风装制是由卷轴装制到蝴蝶装制的典型过渡形制或中间形制。宋代主流书籍形制——蝴蝶装制是对上述3种书籍形制的继承与创新。大约从宋代中晚期起,宋人又在蝴蝶装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包背装制,后来成为元代最基本的书籍形制。刊刻精美宋人工书法,崇尚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体。风气所尚,也影响到刊刻事业。宋版书多由善书者书写上版,字体常用名家书体。北宋初期盛行欧体,后期逐渐盛行颜体和柳体,但各地区刻书时又有区别:川本颜体居多,间架开阔,字形丰满;建本柳体居多,笔画刚劲,字硬如骨;浙本则多欧体,纤细秀雅,字形略瘦;江西刻本既有柳体,又有欧体。明人谢肇曾说:“宋刻有肥瘦两种,肥者学颜,瘦者学欧。”这是前人的经验之谈。两浙、四川、福建作为南宋时期的几大刻书中心,由于雕版印刷业长期稳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本地写手与刻工,他们世相传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字体和刊刻风格。宋人刻书不惜纸张,信笔而书,章法十分疏朗,予人以信札之意象美。即使是正字,也是变化无穷,真正呈现了宋版书“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的无极之境,达到了一而万象的变化之极。这表明宋版书在对正字的理解、认知、把握、应用上已达到了庖丁解牛之境,臻于大雅大俗的大美之境。在章法上,宋版书不论字体形态如何千变万化,仍是森然谨严、不越基准,信守正体字的法度。版式舒朗从版式看,北宋刻本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或四周双栏,也有一些早期刻本采用四周单栏。南宋中叶开始流行黑口,多见于建本。版心中往往标出书名、卷次、页码及刻工姓名,有的还标出字数。官刻本卷末一般镌刻校对的衔名,坊刻本则多有书耳和牌记。在行格字数方面,官刻书一般字大且疏,甚至“字大如钱”,给人以疏朗大气的美感。如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周易注疏》《尚书正义》《周礼注疏》《礼记正义》和绍兴府刻《春秋·左传正义》等,均止八行款式。也有些宋版书行格较密,清人江标著有《宋元行格表》,可为鉴定时参考。勘校严谨宋代善本图书谬误甚少,这与宋代的校对体系是分不开的,校对须是博通之才。除此之外,宋代校对还有工作量的规定,称为校雠日课,每个人每日校对多少要按时间上报各个部门。宋代还规定了勘校条例:“诸字有误者,以雌黄涂讫,别书。或多字,以雌黄圈之。”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各种情况的校对之法,这样不仅保证了质量,而且责任分明、便于管理。宋版书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出世就达到顶峰,以至后世一直以“景宋”“影宋”“覆宋”为行业规范。宋人严沧浪的《沧浪诗话》被称之为中国美学的标准典籍,其著名理论为“镜花水月”。镜中花,水中月,看得见,摸不着。看得见即是审美,摸不着则为无功利。无功利审美,称之为纯粹之审美。价值凸现我国雕版印刷术在唐初贞观年间出现,到宋代达到顶峰。宋代经济发达,图书流布于市,《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当时刻印、售卖书籍的书坊。那么,当时图书卖什么价钱呢?据文献记载,北宋嘉四年(公元年),一册书卖文;南宋绍兴十七年(公元年),一册书大概卖文。南宋时每石米约为文,按每石约66公斤算,1公斤米约为45文,也就是说,用买约4.4公斤米的钱可以买到一册书。宋版书从什么时候开始凸现价值呢?明代嘉靖年间,钱塘学者高濂称宋版书雕刻精良、校对严密、书写肥细有致、印刷清晰明朗,“故以宋刻为善”。崇祯年间,著名的刻书印刷和藏书家毛晋就公开挂牌收购宋版书。毛晋不按册收购,而是按页论价,普通的书每页文,遇到“善本”时,别人要是出0文,他就出1文。坊间早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但在史料记载中,有些宋版书更昂贵。清代嘉庆年间的学者、藏书家黄丕烈为宋版书而痴狂,他以收集百册宋版书为梦想,连藏书阁都起名为“百宋一廛”,自号“百宋一廛翁”,一生收藏宋版书多册。清嘉庆十一年(公元年),一位书商出售一册汲古阁最珍贵的藏本《影宋本周易集解》,黄丕烈得知后连忙派人购买,不想却被朋友陈捷足先登。为此,黄丕烈急得卧病数日,直至陈相让,他的病才好。黄丕烈贫困时,陈出价30两黄金回购此书,收藏在藏书阁“向山阁”中。晚清以后,宋版书历经掠夺、盗卖和战火的劫难,绝大部分散失在海外。如今,老一辈文献学家到美、日、英、法、俄等国宋版书集中的城市时,都是尽量去看这些宋版书,每当看到流落海外的书,大多会落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