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发生了什么

说起建安,就会想到“建安七子”,一个文坛赫赫有名的文坛组合。随便抽出一个历史人物,留下的诗篇都是精品。比如陈琳、孔融。建安二十四年,东汉献帝在位,也就是公元年。这一年,是三国历史上的分水岭,也是东汉王朝在位的最后一个完整的年份。第二年十月份,献帝刘协在魏王曹丕的逼迫下,禅位于曹丕,降封山阳公,保留天子礼仪,东汉王朝不复存在。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黄忠于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五月,刘备占领中。六月,刘备攻取上庸。七月,进位汉中王。同一个月,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杀,此举威震华夏。十月,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夜袭荆州,关羽及其子关平被抓,随即被处死。

同样的,东吴的名将吕蒙、孙皎、蒋钦于同一年去世,这些人都是三国时期威名显赫的人物。还有历史上写《伤寒杂病论》的“医圣”张仲景、曹魏阵营的杨修、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去世。

为什么一大批名人将领会在同一年去世?我猜想,大概率是和发生于公元年(建安二十二年)开始的“瘟疫”有关。

“瘟疫”在我国历史史料中早有记载。如《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对“瘟疫”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瘟疫”。

东汉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记载“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序言中的的“伤寒”,除了指外感热病外,还包括了当时的烈性传染病,可见当时的瘟疫是十分猖獗的。

曹植在《说疫气》记载“建安二十二年(公元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很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瘟疫”流行的惨状。

王粲在《七哀诗》中也记载:“……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生动的记载了当时凄凉情景。读此段文字,脑海里面能想象到当时的惨状。而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和生活环境,“瘟疫”很难治好。据史料记载,从汉桓帝刘志到汉献帝刘协的七十余年中,记载的“瘟疫”就流行17次。这次治好了,下次还不一定能治好。流民流离失所,又将疫情带到其他地方,民不聊生,即便是士大夫们也不能幸免。如“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也一时俱逝。其惨状可见一斑。

战争带来的人口迁徙,使得“瘟疫”扩散到其他地方。因而“瘟疫”带来的危害是非常恐怖的。

建安二十四年的恐怖大概率就是“瘟疫”带来的后遗症了!幸好,如今医疗水平发达,各种疾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使得老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上庸汉中和上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