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作文取胜之道作文的渊源

作文,本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悟性第一,经历第二”。道德经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看形容作文是最贴切不过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对作文指导不重要,恰恰相反,很重要!

指导的意义在于建立正确的思路,不走冤枉路,对于悟性较高的学生,可以缩短其领悟周期;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作文首要是先过关。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接触看图写话(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文,属于习作启蒙训练);到小学三年级,命题作文的出现;再到“小考”、“中考”对作文的考核,一般小学30分左右(分制),初中55分(分制)。我们的学生必须要先把作文的分值拿到手,因为我们首先要学会写“应试作文”,而不是“自由作文”,所以精确的指导,当然有必要!

从今天开始,结合多年的写作教学经验,和大家分享对作文的系统性认识。这可能是很多中小学生在语文考试中,最感到困难的、最没头绪的学习板块;也是很多家长认识误区最多的、无法指导的孩子语文学习环节。

谈到作文,首先我们要简要的谈谈其渊源,也就是其发展的历史,这会让我们对作文有更深刻的了解。

古人说作文,称之为“文章”。最早出现“文章”这一词的,是《周礼》。《周礼》说:青色和白色谓之文,红色和白色谓之章。刚开始形容的是色彩,意指色彩斑斓,这很符合作文的特性。作文是语言的艺术,“给人以美感”是艺术的共性,也就是说你写的文章首先要让人感觉“美”,无论这个“美”是开心的美,还是悲伤的美,甚至某种角度来说,悲伤的美更能打动人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咱们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是一个渴望自由的猴子,最终难以获得自由的故事;《水浒传》是将呼啸山林,快意恩仇,却最后死得死,散得散;《三国演义》的作者对蜀国情有独钟,可无论是“智圣”还是“武圣”也无法阻止蜀国是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命运;《红楼梦》就不说了,从头悲到尾……

到春秋时期,《诗经》说: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这里的“文章”指的是礼乐法度。古人已经把文章与人进行高度结合了。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就是这个道理。人是执笔者,文章脱离不了人的思想局限性,脱离不了人的道德局限性,也脱离不了人的文化局限性。新生家长和我交流时,我一般喜欢要看看孩子写的文章,通过文字,就能看出孩子的基本情况。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文如其人”!

晋人挚虞说: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者也。他说文章是探索研究世间万物,确实“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一人一事”皆能入文章,皆能成文章。孩子写作文最头疼的就是缺材料,很多孩子抱怨没有材料可写,好像90%的孩子过的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在学校和家里之间折腾,哪来的东西写?真是这样吗?不是的!“没有材料可写”是伪命题。我的学生写过一篇文章,材料是什么呢?“过红绿灯”!刚开始抢着想过马路,可惜还是迟了,成了这批过马路的最后一个人,孤单单的留了下来。等吧,耐心的等到红灯翻成了绿灯,他过了马路,再回头,他突然发现他成了这批过马路的第一个人——我最后,我最前!想想,“过红绿灯”都能写出一篇文章,哪里会没有材料呢?

近代人陈望道说:文章,是一种传达意思的工具。这是最接近我们作文的表述了。文章就是感情和思想的传递,是作者想要把自己所思所念表达出来。再说白点,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