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奴隶社会开始,中华大地就逐渐形成了一套社会人群体系,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在商周时期,《周礼》中曾将社会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和奴隶这六个等级。到了秦汉之后,社会的等级就成了天子、诸侯、士、农、工、商。后来发展到隋唐之后,社会已经分成了三六九等并且被确定了下来,一直到清朝覆灭之后才消失。
其实与三教九流一同作为当时登记制度作为区分的还有九流十家,到了明朝之后,在这个基础上还增加了小说家这样的一个称谓,形成了十家。然而对于上中下九流知道的就很少了,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那就很少人知道了。
其实我们还是要理解其中的来源,然后才能够对内容进行理解。关于“九流”其实在社会等级的来源最早在《艺文志》中就有相关的记载,书中的九流是形容儒、墨、道、法、杂、农、阴阳、纵横九种学派。而在最早的时候,“九流”并非是一个贬义词,这里的流指的是门派,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可以说是一种信仰,就好似西方的“存在主义”和“新实证主义”等。
大概到了大唐,佛道儒三教已经正式形成,后来又和九流合并在了一起,在那以后就有了三教九流的说法。但是将社会的阶层分为上中下九流的理论和上文的上中下九流是不一样的,这里指的是社会职业上的九流,而且这九流的范围还被利用的非常的广泛。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九流到底是哪些。
“上九流”指的是佛祖、天、地、君王、官员、阁老、宰相、进士、举人、解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大多都是一个圈子中的人,象征着社会的最高级别。那么什么又是“中九流”和“下九流”呢?在民间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其中就包含了其中的九种职业,中九流有:“秀才、医生、画家、皮影、弹唱、流金、僧人、道士和卖艺的人”。而所谓的“下九流”指的就是:“戏台表演者、戏台配乐者、马戏、流推、池子、搓背、修补、配钥匙的人和一些娼妓”。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之中,要是想要提高自己的地位,那就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职业,否则就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